第575章 荣光(2 / 3)

加入书签

其葬于鱼山。

三十二应身为佛教术语,指的是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示现的三十二种化身形态,在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普门品》中则记载为三十三身,同时与鸠摩罗什同时代的高僧昙摩流支翻译的《僧伽吒经》也曾提及“释迦提婆之所住处,是三十三天”,是佛教世界观中佛祖所住的最高处。

曹植死于魏明帝太和六年,到曹永洛发现坟墓而上书这年,恰好三百三十年,这数字掐得这么巧妙,不给他成佛实在说不过去,乃至有足够的叙述空间,给他编撰出一系列完整的配套故事来,比如曹植死后与洛神交感,每十年化作一重身渡世人、应劫难,在三百年的动乱中屡屡登场,留下一段段神妙小故事,三百三十年过去,正到了第三十三应身,渡完最后一劫便证果飞升,也借着“他”的口语,揭出高氏诸王同为佛陀菩萨的真面目。

而这第一步,便是让梵呗之声再起鱼山。

出于高殷的政治需要,曹植在齐国的地位大为改变了,很可能成为后世代表中华佛教的象征人物之一,而这套卡组一旦展开顺利,又会疯狂地给高殷的《三国演义》引流,为了了解这位“菩萨转世”曹子建的生平,佛教信众们又会反复阅读、评听曹魏世子相争、七步成诗的故事,本就是反派的曹丕将会多次被拉出来鞭尸。

齐的前身是魏,自然要隐约贬低“魏室”了,哪怕是曹魏——由此对篡汉的魏帝曹丕进行了暗贬,继而又让人们同情起为其所篡的“汉室”来,从而略略地缓和鲜汉之间的矛盾。

所以说文化领域往往都是相通的,借古喻今是文化人的情趣,曹丕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背负了篡汉的贼名,皇位却先后被弟弟曹彰、曹宇的后代继承,曹植成为后世文人的标杆,现在更是要被齐帝给造成无害神像,属实是只有自己输麻了。

佛教的仪式音乐分为僧人表演和对应的乐工表演,其中僧人的表演又分为转读和梵呗。

转读是用汉语有韵律地诵经,带着表演的性质,就类似后世爱听的“大悲咒”,梵呗则是印度佛教早已存在的赞佛形式,与音乐相结合,如用金石演奏,就称作“乐”,用管弦演奏,就称作“呗”,而传入中国以后,为了表示出家人与俗世人的不同,就抛弃了乐器,只依靠自己的音声之美,不再配乐。

在讲经时,常用僧人负责的转读和梵呗两种佛教音乐,而行像、法会这种大庆典,就会以乐工和歌舞女乐搭配表演。

高殷的意思,就是利用皇室的政治地位像萧子良一样创制新的佛教仪式,同时将高欢高洋高殷三代帝王,以及整个高氏的发家史升华为“诸佛降世”,以梵呗的形势传唱下去,形成齐国皇室大小皆佛的共识,如此提高的是高氏全体的地位,也使得整个皇族镀上神性,颇有些一人得道全族升天的意味。

这也合理,孕育了皇帝和转轮圣王的家族,也不会简单到哪去。整个佛国的菩萨、金刚、罗汉都下来管理人间了,这大齐还能不是地上佛国吗?

被诸佛统治,臣民应当高兴才是,将来佛王入主僧事,拆解佛教也方便一些。

诸人被震撼得无以复加,因为这便代表着高殷将自身的神性分给了他们,也是将他们的利益和高殷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这还只是开始。”

高殷笑着说:“圣王教化世人,先要点化了身边的慧根,当使世人知晓汝等前世为何,缘何作菩萨、金刚、罗汉,又有各寺主沙门统为家人背书,过些时日,也便能立碑著书,做活佛了。”

高浟等人面上一红,连忙辞让:“这、礼重矣……!”

“五叔莫多情,你还不是最重的,最重的应当是两位姑母,她们都做过前魏的皇后,理当是个菩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