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3 / 4)
从不曾真正与我一战,但若一定要有个答案,或许他要强上一些。”
说罢,重楼彻底消失,回归魔界。
而常胤久久伫立,眸中金芒渐敛,唇边却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伏羲,乃是三皇之一,执掌天道、创八卦、定乾坤,其威不可测,其智不可量。
而重楼,虽不是三皇,但却承载了三皇之一神农的一身战魂与精气,更是以一己之身融合魔尊之力,登临战之极巅。
他虽自承伏羲或更强一筹,却非出于怯懦,而是源于对天地规则的清醒认知。
于是乎,这场胜负,本就不在高下之间。真正撼动六界的,是那敢于直面至强者的一战之心。
景天握紧照胆,望向常胤,二人目光交汇,皆看出彼此眼中的决意——纵使前路为神所控,亦要以凡躯叩问天门。
伏羲之巅,未必不可一战。
怀着这份信念,二人静立片刻,终缓缓收力。
残阳下,照胆剑光与混沌气息渐归沉寂。天地无声,唯有风拂过焦土,卷起零星火星。
景天低声说道:“路还长。”
常胤点头,望向天际尽头那片即将愈合的裂痕:“但今日,我们已踏出第一步。”
残阳如血,映照在二人身上,仿佛为这沧桑大地最后的守望者镀上金边。
.......
眨眼间,三年光阴如沙漏尽,人间已换秋。
景天于南林深处闭关,剑意与心火交融,照胆每响一次,皆引动天地共鸣;
常胤立于昆仑之巅,以混沌锻体,一呼一吸间引动星斗移位。
两人皆在与重楼的一战之中,领悟出了更加深奥的天地至理。
景天的剑不再局限于形,心火所至,万刃自生;
常胤的混沌亦非无序,反而凝成近乎道韵的轨迹,仿佛能撕裂命运之线。
而天地亦似有感,每逢月圆之夜,南林剑鸣彻霄汉,昆仑风雷聚紫气。
神界之中,伏羲静坐于八卦台之上,眸光微启,望向人间那两道渐趋鼎盛的气息。
星轨在其眼中流转,命运长河泛起微澜。
他并未言语,轻轻拂袖,一道先天符文便没入天机深处,似在推演,又似在等待。
三皇之首,不动如山,然天地气运已因那凡间双子的崛起而悄然倾斜。
又一日,霜叶初落,昆仑绝顶忽有钟声自虚空响起,九响荡乾坤,每一声都似叩击在天地命脉之上。
钟声落处,天地共振,九重天外紫气东来三千里。
常胤睁目,混沌双瞳映出星河倒卷之象;而南林之中,景天剑锋轻颤,照胆竟自行离鞘三寸,发出清越龙吟。
伏羲指尖轻点八卦阵图,原本平稳流转的爻线忽现裂纹,一如命运长河中骤起波澜。
风起时,有古老箴言自洪荒深处传来:“战魂不灭,薪火永传。”
钟鸣余韵未绝,天地骤然凝滞。
伏羲眼中星轨乱而复整,一缕微光自裂纹中渗出,映照出未来片段:南林与昆仑之间,剑气与混沌交织成通往天门的阶梯。
无数人族踏着那由剑气与混沌凝成的阶梯,逆天而上。
他神色不动,却将掌心符文悄然转向,藏入袖底。
天地虽有定数,然凡心撼天之道,从来不在预兆之中。
于是眨眼间,又是三年过去。
常胤破关而出,回到了蜀山。
蜀山因之回归而云海翻涌,灵脉震颤三日不息。
当代掌门殷若拙当即率全山弟子列阵相迎,然未及开口,常胤已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