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李达康的察觉(1 / 3)
随着省公安厅精心挑选的几名经侦、刑侦骨干秘密加入,陈海领导的“光明峰项目风险评估专案组”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调查工作也随之进入了更具实质性的阶段——对那几家核心开发企业明面上的掌控者,展开全天候的监视和背景深度调查。
目标名单包括惠龙置业的总经理、鼎盛集团的董事长、昌隆投资的执行总裁等五六个人。这些人是在工商登记资料中可见的、在公开场合代表公司签署文件、发表言论的“前台人物”。
调查组兵分几路,行动极其谨慎。一部分人利用公安系统的技术手段,对目标人物的通讯联络、出行轨迹、社会关系进行外围监控和分析;另一部分人则伪装成税务稽查、环保检查、甚至商业合作伙伴,以各种合情合理的名义接触这些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试图从侧面了解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流向以及这些“前台老板”与更高层决策者的联系模式。
然而,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陈海三令五申要求保密,尽管参与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但当监视点设立、调查人员频繁以各种身份出现在目标公司周边时,一些微妙的信号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便是最先察觉到异常的人之一。
这段时间,因为前妻欧阳菁被省纪委调查,李达康与省纪委的接触比以往频繁了许多。他虽然表面上保持冷静,积极配合,但内心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太了解沙瑞金和田国富了,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查一个欧阳菁。欧阳菁,很可能只是他们撬动更大目标的支点。
这种高度的警惕性,使得李达康对汉东省政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他隐约感觉到,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空气,似乎正在变得更加凝重。一些平日里关系尚可的省直部门负责人,最近看他的眼神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一些过去常来汇报工作的开发区干部,言语间也多了几分闪烁其词。
最让他起疑的是,他安插在一些关键部门、并非核心却位置敏感的眼线,陆续传来一些零碎的信息:省纪委似乎有另一组人在活动,行动非常隐秘;省公安厅有少数几名业务骨干,近期工作安排变得很不规律,似乎在接受特殊任务;甚至京州市公安局内部,也有关于省里可能要有“大动作”的模糊传言。
这些信息单独来看,似乎都说明不了什么,但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尤其是结合欧阳菁案和沙瑞金一贯的作风,李达康心中警铃大作。他几乎可以肯定,省纪委的刀,已经挥向了比欧阳菁更重要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最在意的东西——光明峰项目!
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搞清楚对手到底在做什么,做到了哪一步。直接去问田国富?那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通过其他省委领导打听?风险太大,且容易暴露自己的不安。
思前想后,李达康想到了一个人——京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东来。赵东来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能力出众,忠诚可靠,而且公安系统内部消息灵通,拥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在一个深夜,李达康让司机将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