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小改动(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只有林舟才能进入的奇特空间里,数月甚至数年的试验工作被压缩成几天。

每一个可能的故障,每一种极限工况,每一项性能参数,都在这里被彻底验证和优化。

而在现实世界中,零号车间的技术员们只能看到他们的总工程师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时而皱眉,时而微笑,偶尔会突然醒来,给出一连串精确到不可思议的技术指令。

没人知道林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但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神秘"。

在当时信息闭塞的环境下,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林舟的能力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更接近某种玄学。

"只要管用就行,"老王常这样宽慰那些好奇的年轻人,"咱们的工作是把这台发动机造出来,至于林工怎么设计的,那是他的事。"

飞机制造厂,同一时间。

"不,不对,这个铺层角度偏了5度!"林舟指着一块正在制作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语气严厉,"这可不是做衣服,容不得半点马虎,重做!"

工人们面面相觑,这是第三次返工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对他们而言完全陌生,尽管有详细的操作规程,但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林工,铺层角度确实按图纸要求做了啊,"一位技术员小心翼翼地辩解,指着手中的图纸,"您看,这里写的就是45度..."

林舟摇摇头,走到一台"银星"计算机终端前,调出三维模型:"看屏幕,这个位置的纤维方向必须严格按照受力路径排布,否则会形成应力集中点。"

他放大显示屏上的局部图像,指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细线:"这条裂纹,在复合材料中会迅速扩展,到时候整个机翼可能在高速飞行中解体。"

技术员们瞪大了眼睛,这种微小的缺陷,用肉眼根本无法察觉,但在计算机模型中却清晰可见。

"我明白了,"负责这块工序的老师傅恍然大悟,"不是图纸错了,是我们的操作方法有问题。碳纤维在固化过程中发生了微小变形,导致最终铺层角度偏离了设计值。"

林舟点点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和调整。这种材料不像钢铁那样容易理解,它有自己的'脾气'。"

他走到车间,拍了拍手:"所有人注意,从现在开始,每个工序完成后必须通过计算机三维扫描验证,确保与模型完全吻合才能进入下一步。这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实际上可以避免更多的返工,提高整体效率。"

工人们虽然有些抱怨,但还是迅速按照新的流程调整工作。林舟的威信在厂内已经牢不可破,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

"林工,混合结构连接区的工艺遇到麻烦,"飞机设计院的陈总工急匆匆地赶来,"碳纤维与钛合金的过渡带出现了气泡,可能影响结构强度。"

林舟立刻跟着陈总工来到车间另一端。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个复杂的接头部件,愁眉不展。

"材料不兼容,"一位材料专家解释道,"碳纤维固化温度是180℃,而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相差太大,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导致分层和气泡。"

林舟沉思片刻:"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加过渡层,在碳纤维和钛合金之间加入一层弹性系数介于两者之间的材料,比如铝合金;二是改变固化工艺,采用分段固化,先低温预固化碳纤维部分,再与金属部件一起进行最终固化。"

他转向计算机,迅速在三维模型上做出修改,指向一个关键部位:"在这里增加一个0.5毫米厚的铝合金过渡层,同时调整碳纤维的铺层方向,使其与金属部件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

"这...这能行吗?"材料专家将信将疑,"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