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质疑接踵而至(1 / 2)
此时,另一位专家——飞机设计院的陈雄图总工程师——也发出了惊叹:"这种飞翼构型...完全没有垂直尾翼...气动布局如此独特...按照常规理论,这种飞机根本无法保持稳定飞行!"
林舟转向他:"陈总工,您说得对,这种构型确实天生不稳定。
但如果您看第十二页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就会发现我设计了一套三重冗余的电子飞控系统,可以在毫秒级别内自动调整飞机姿态,确保飞行安全。"
陈总工快速翻到那一页,眉头紧锁:"这...这完全是一种革命性的飞控理念...但理论上确实可行...只是..."
林舟微笑着补充:"只是我们现有的电子技术还无法支撑如此复杂的系统,对吗?"
陈总工点点头。
"这正是我今天要汇报的第三项技术——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意义所在。"林舟转向电子工业部的专家们,"这种雷达不仅是武器系统的眼睛,更是推动我国整体电子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电子工业部的几位专家已经被图纸上的内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些精密的电路设计,创新的信号处理方案,以及对微电子技术的前瞻性应用,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这...这种T/R组件设计...微型化程度...信号处理能力..."电子部的徐志明总工支支吾吾地说,"即使是星条国,也没有公开过类似的技术方案!"
"那是因为这些技术在现阶段确实还未被任何国家完全掌握,"林舟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但理论上,它们都是可行的,而且我们有能力在五年内实现。"
"五年?"徐总工失声叫道,"就算给星条国十年,他们也未必能做出这种程度的相控阵雷达!"
林舟不为所动:"如果我们采用常规路线,确实如此。但我设计的方案绕开了很多常规难题,采用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比如,我没有一味追求数字化,而是设计了一种混合型的模拟-数字系统,既满足性能需求,又大幅降低了制造难度。"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古怪。这些平日里信心满满、德高望重的专家们,此刻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面对的是一套完全超出认知范围的技术体系,而提出这些技术的,却是一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工程师。
空军的郑将军忍不住发问:"林工,你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实际依据吗?"
林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郑将军,您认为我国当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郑将军愣了一下:"战略打击能力,当然。我们虽然有了蘑菇蛋,但缺乏可靠的远程投送系统。"
"正是如此,"林舟点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我今天汇报的这四项技术。有了变循环发动机,我们的轰炸机可以飞得更远、更快;有了飞翼隐身设计,我们的轰炸机可以安全穿透敌方防空网;有了先进的雷达系统,我们的轰炸机可以精确识别目标并实施打击。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战略能力的质变。"
"但是,"航天部的刘副部长皱眉道,"你说的这些技术,每一项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数千人的努力。我们现在连基础研究都刚刚起步,你怎么能断言我们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些跨越?"
林舟的回答出人意料:"正因为我们基础薄弱,才更需要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这些方案看似超前,但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一步都考虑到了我国现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
他走向投影屏幕,指着一张材料工艺流程图:"比如,这种高温合金的制备,我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而是选择了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真空感应熔炼加方向凝固技术。它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