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听人劝吃饱饭(1 / 2)
三兄弟选择在镇西建砖窑是道理的,镇西紧邻着茂密的森林和高山,他们可以就地取材,那里有足够的土和木材。
制坯需要取土、和泥。用模具制成砖坯,进行十天左右的晾晒,这些需要在当地取大量的土。
哥三个需要装窑,也需要三天的时间,码砖是个技术活,弄不好整窑的砖都得作废。
烧窑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木炭,这里就有茂密的森林,取之不尽的木材,利于烧窑,烧窑大概需要五天左右,而后冷切,出窑这些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烧好一窑砖需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赵范又想,既然砖窑在镇西,那么高炉可以建在那里,这样不用来回搬砖,浪费时间。
镇西必须要安全,既然要安全,就必须赶走或歼灭,威胁最大的牛耳山土匪。
要是想剿灭这些土匪,需要大量的士兵和金钱。没有钱,他们不会出力,即使给了他们钱也很难奏效。
就像苦木说的那样,县里的士兵过来剿匪,表面是剿匪,实际是来大吃大喝,又收取老百姓的剿匪的费用。
劳民伤财,祸国殃民。
这个造化县的白长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要去会会这个人。
十里堡距离造化县有五十里路,比起到北境可远了将近两倍。
赵范命人铁牛备上马车,准备去造化县。
在走之前,苦木叮嘱赵范:“白长树是个两面三刀之人,与他这种人相处,你要多加小心。”
赵范谢过苦木。
马车一路飞奔,向造化县而去。
造化县在十里堡南五十里,两者之间隔着青龙山,要是想到造化县的话,必须从青龙山的山脚下的道路上过。
这是必经之路。
十里堡距离北境那么近,中间平坦,并没有山的阻隔,为何将十里堡划分给造化县管辖呢?
这便是皇帝赵简的用心良苦。
他担心一旦北境有事,至少十里堡可以作为应急的前沿阵地。
造化县的县令可以率领十里堡一带的士兵进行初步的抵抗,可以给朝廷一个集结兵力的时间。
不管怎样,北境要是谋反的话,从北境达到造化,中间隔着十里堡、青龙山,才会到达造化县。
一来一往,必会拖延一个月的时间。朝廷这边便可以集结完成人马,即使造化被攻破,造化县南面的县也会做好迎敌的准备。
赵简这么考虑,都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着想。尽可能地不给北境王掌控过多的领土和资源。
赵范深知自己去造化必会经过青龙山,青龙山上的土匪大当家叫高凤红。他也早就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在他的车里安放了两把连环弩,箭匣里装满了弩箭。
江梅送给他的锦衣穿在里面,腰带上挂着灵越刀。做好了一切厮杀的准备。
铁牛赶着马车,在他的身边放着铁棍。
两匹快马在路上穿行着,两侧是高山峻岭和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只能听到鸟儿在鸣叫着。道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
赵范谨慎地看着道路两侧的山上的动静,尤其是青龙山的方向。
他们相当于绕过青龙山,到达造化县。
就在赵范的神经稍微放松之际,忽然听到前面一支人马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一个男子大声喊道。
赵范觉得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这小子是跟谁学的。
马车停了下来,铁牛伸手抓住铁棍,等待着厮杀。
赵范从车里下来,手里握着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