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拉满!通通拉满!(4 / 6)

加入书签

就极难,当初合成营就熬死了陈军不少脑细胞,

    如今规模编制比之前翻了几个倍,陈军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会更多,研发的难度会呈指数上升。

    合成旅这个级别的单位,哪怕只是基础攻防作战编组,都要花费大量的心思。

    陈军研究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也就开发出了五套基础进攻作战编组,还有三套基础防御作战编组。

    进阶的战术根本没时间想,只能放在以后再找时间。

    研发出的这八套作战编组中,攻防都有一套大成之作,其中最典型的攻防作战编组,被陈军命名为楔形攻击阵。

    为了更好的演示定位各个部队,陈军特意采用了abc字母来定点。

    具体排兵布阵如下:

    装甲突击1营加一个工兵分队,负责顶在全旅最前面的A点。

    工兵负责配合装甲突击营布阵,在装甲突击营发起进攻的途中,解除途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雷区等。

    确保装甲突击营的行进路线安全,能够最大化输出战斗力。

    左右B点、C点两翼由机步营负责,特战营派遣侦察分队协同作战,双方混编部署负责两翼的警戒,以及在需要时快速前插,协同A点对敌作战。

    中间安排一个机动防空分队,随时防备来自空中的威胁。

    装甲突击二营坐镇中军的D点,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要,前可以协助A点进攻,后可以防守自家大本营。

    相当于是控场位!

    特战营剩余人员部署在E点,目的同样是为了能快速的前出或后防。

    反导防空营部署在F点,整体位于阵形中心偏左后。

    相当于两者分别在D点的左右斜后方。

    作为合成旅大脑的指挥中枢旅指挥所,被陈军安置在两者的之间,可以被两者有效的拱卫掩护起来。

    剩下的地炮营、陆航营和作战支援营,全都放在了阵型的最后方。

    这三个营都没有短兵正面作战能力,作为进攻阵型肯定是后方相对安全,不需要顾虑后方敌袭的情况。

    部署在最后方是最安全的,且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运转。

    只需要旅指挥所一道命令。

    三个营立刻就能向前线提供火力,以及输送各种所需的物资和人员。

    标准进攻阵型是主打全火力输出,冲击作战单位全都被安排在最前,标准防御作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