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最后大决战之“灭猴行动”(5 / 6)

加入书签

    并且随着越靠近两个阵地,车辆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在这种开阔的地形作战,坦克哪怕是集群进攻,也绝不能够过于密集,十几辆坦克扎堆一起来,除了看起来威武好看之外,剩下的全是缺点。

    保持单坦克的最佳作战半径前进,才是最优的草原作战模式。

    说个最简单的案例。

    假设蓝军准备集结几番重炮,在蓝军发起进攻的途中进行饱和打击,也对红军造成不了太大威胁。

    红军进攻的坦克分得很散,蓝军炮火根本没有办法覆盖。

    红军以步坦协同的进攻阵型,推进到红军五号和六号高地下方,并没有急着立刻上去发起进攻。

    标准流程得走起来。

    早就已经蓄势待发的红军重炮连,牟足了劲对蓝军阵地发起炮袭,炮弹如雨点一般砸了过去。

    反正已经是最后的大决战,炮弹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省,使劲打。

    进攻敌人的高点阵地,先用炮弹把地面洗一遍,再用坦克进行冲击,最后再是步兵上去清扫。

    这既是传统重型部队作战模式,同样也是合成部队的进攻模式。

    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也不管作战模式再怎么更迭,有一些基础的战争模式,属于是亘古不变的。

    先炮击,再冲锋。

    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上面大军团作战,不管时代怎么变,都是这么打,哪怕进入到星际时代,正面战场都得这么来。

    红军的炮弹像不要钱一样砸,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蓝军阵地上防守的都是后勤兵,他们的基本战术素养不如正规军,应对炮击的能力也差很多。

    一轮近十分钟的炮袭下来,导演部宣布的蓝军阵亡人数就已经近半百。

    要是换了正规的作战部队,就这一波光秃秃的炮击,阵亡一二十人不得了了,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

    孙东平也预料到会有这种,很快便拿出了他的反制手段。

    炮兵反打压制!

    红军的重炮打击蓝军前线高地,蓝军的重炮就打击红军的重炮阵地,逼迫红军炮兵不得不持续进行转移。

    红军重炮转移期间不能进攻,等于就是给蓝军阵地争取了空间。

    而红军重炮停止进攻期间,红军早就已经就位了坦克和步战车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