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此仇不报非君子(3 / 4)

加入书签

,分身乏术。

御史台王载王大人性情温和,办事稳妥,可他已经去往同州分发文牒,抽不开身。

吏部张子谦张侍郎,懂典章晓规矩,只是性子太软,根本镇不住那群纨绔子。

老夫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听听蓝田公的意见,看看能不能找出个既有身份名望、又敢惹人做事的上佳人选。”

李斯文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忽然嘴角勾出坏笑,若没记错的话,这人近期已经返京歇息。

“王大人,不知你家公子敬直,近来可有要务?”

“敬直?”

王珪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笑了笑,言语间虽有责怪之意,但更多的还是子辈成才的欣慰。

“那孩子,自打去年配合蓝田公,为平疫小娘申冤,扳倒周至韦家后,恃才傲物的性子到也收敛了不少。

后托小公爷照料,去了工部当差,前些日子一直忙着到处跑,少有信讯。

而今借科举修建试院一事,得以返京,现在倒也清闲。

只是... 敬直这孩子毕竟少不更事,又身为公主驸马,让他当乡试主监,怕是有人会说闲话!”

李斯文却不以为然的摇头失笑,语气笃定:

“正因为敬直乃当朝驸马,又同为太子近臣,简在帝心,才最合适当监考。

王大人想想,世家子弟若想在乡试中舞弊,一听主监考官竟是皇亲国戚,才会多几分忌惮。

哪怕有胆大包天的狂徒舞弊,也不敢操作得太明显。

再者说,敬直去年与咱一同闹事被罚,亲眼目睹了某些乡绅作恶的手段,书生意气间,对其早已心生不满。

再加上科举一事利国利民,哪怕不知晓内情,也会下意识的维护寒门学子利益。

这事交给他,咱们放心,陛下那里也好交代。

再者说,万一哪里出了差错,有南平公主在中周旋,陛下顶多也只是大惩小戒。”

这话一下便戳中了王珪的心思,不为别的,只为简在帝心四个大字。

太原王氏被江南豪族推举成首领,本是越王李泰的支持者。

只是连番遭遇下来,李泰名声大损,几乎成了文人士子中的笑话,夺嫡几乎无望。

于是便托王敬直的关系,转投太子李承乾,以期盼于李斯文能治好太子笃疾。

而今太子长居城外,罕出入人前。

但仅凭名下白菜价猪肉与《三字经》,在坊间中名声便不输于陛下的文治武功。

哪怕将来夺嫡失败,也会名留青史,保底一个圣贤德太子的美名。

更别提,他曾收到消息,中秋前后皇后曾秘密到访汤峪。

得知此消息后,陛下怒不可遏,当即带兵打上汤峪。

结果次日回返,绝口不提此事,只是龙颜大悦,连魏征的几次当面怒骂,也是如沐春风,笑颜以待。

再联系前些日子,甄立言为华佗绝学‘麻沸散’正名一事,太子的笃疾怕是有痊愈的可能。

若王敬直能借此次监考立住威信,不仅能为太子的名声锦上添花,更能博得陛下信赖,稳固王氏子弟在朝堂上的地位。

“即使如此...那便依蓝田公所言,老夫这就修书一封,让敬直来礼部领命。”

次日一早,王敬直身着从五品绯色官袍,揣着一肚子打工人的怨气,迈入礼部衙署。

他稍长李斯文几岁,已经及冠些许年月,因为数月外出修路而晒成的小麦色面孔,依旧俊朗。

腰间挂着工部左司郎中的金鱼袋,行走间仍保留几分书香气,眼神却比去年沉稳许多。

“王尚书,二...蓝田公。”

王氏本就崇尚长幼尊卑,甚至不惜得罪南平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