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拯救大兵李斯文(1 / 2)
心中羡慕着房、李二人受到的皇帝恩宠,岑文本又悄然探出脑袋。
看着房玄龄迟迟未接,仍留在皇帝手里,那封颤颤巍巍的书信,心里嗤笑一声。
虽说是绝笔,但也证明不了什么。
前半个月李斯文就送来一封更肃穆的,但却始终没有死讯传来!
至于这次,或是兵尽粮绝?
房玄龄、李靖二人肩并肩,共同捧着这封绝笔,逐字细读,而后眼泪不禁潸然而下。
既是后继有人的骄傲,又有突逢噩耗的悲痛。
岑文本瞟了又瞟,心里好奇得直发痒,但不敢凑上前去。
这俩人正是悲痛欲绝的时候,贸然凑上前去,岂不是给他俩充当出气包?
李二陛下发泄完心中情绪,脸色阴沉的坐于破碎案几之后。
直到在场众人皆看过书信,高士廉愣愣伫立良久,这才回过神来。
抬头见李二陛下依旧一脸怒容,李靖和房玄龄悲痛欲绝,身形摇摇欲坠...
连忙上前劝解:“陛下息怒!玄龄、药师,你们也先冷静些,先冷静些!”
一边扶着房玄龄走到胡凳前坐下,又马不停蹄的起身,给李靖递了一杯热茶。
等两人气息稍缓,心情微微平复,高士廉这才劝慰道:
“这封信虽是绝笔,但毕竟只是苏将军的一面之词,并未传来二人战死的消息。
说不定...说不定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想借此激怒陛下,让陛下尽快派出援军呢?”
细细想来,高士廉这话虽然乐观了些,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李斯文学究天人,计策百出,更是以算无遗漏而着称;
苏定方更是师承李靖的天生将才,一战成名。
或许...两人早就猜到,江南世家勾结僚人,不可能出兵驰援,这才故意写下绝笔,逼朝廷尽快救援。
虽说这个猜测站不住脚,但此时此刻最重要的,还是稳定李二陛下和两位老臣的情绪!
高士廉默默长叹一声,每逢大事有静气,若关键时候自乱阵脚,反而会耽误救援时机。
闻言,李二陛下脸色稍缓。
虽知道高士廉说得有道理,可一想到信中那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心头怒火就难以平息。
“就算是缓兵之计,他们也不该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李二陛下冷哼一声,语气却比刚才明显缓和了不少,但要说不忧心那才是假的。
政事堂中,本该负责出谋划策、拿主意的君臣三人,已经是理智不在,岑文本又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无奈之下,高士廉只好又站起来,郎朗而道:
“陛下,蓝田公和苏将军赤胆忠心,以身许国,只为护得大好河山,实乃我大唐的栋梁之臣!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下诏,强令江南、山南各州的守军,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驰援巴州!
但有阳奉阴违者,绝不姑息!”
岑文本心中五味杂陈,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是连忙附和:
“高大人所言极是!
如今长安城内,百姓们都在为蓝田公祈祷,若是迟迟没有援军消息,恐怕会引发民怨。
而且... 而且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说不定会趁机作乱,动摇民心啊!”
这话看似是在为朝廷、为李斯文等人安危着想,实则是怕皇帝迁怒江南世家时,牵连到自己。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语气平缓,但脸色依旧阴沉似水:
“传朕旨意!命萧瑀在江南调集各州刺史,整装待发,从东路驰援,三日内驰援巴州!
若有拖延者,以通敌罪论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