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1 / 2)

加入书签

留在行星上的最后那位船员,他的名字是史蒂夫七世,他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类,也是这些纳米机器的最后制造者,在这些歌曲的末尾,他录下了一段话,讲述了这些奇怪机器的由来。他用的语言和词汇都非常奇怪,思维逻辑也很跳跃,我们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连蒙带猜,才知道了故事后半截的大致内容。

在那场误杀惨剧后,史蒂夫本想自杀,但事到临头又退缩了。极度的抑郁和烦闷中,他鬼使神差地打开了电脑的数据库,又鬼使神差地点进去了一个他平常从来不会去看的文件夹,然后胡乱点击着,打开一个又一个下层目录,最后,他发现了一些异国音乐。

史蒂夫好奇地按下了播放键,骤然间,一段圣洁而崇高的音乐降临在舱室中,抓住了他的心灵。“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美妙的歌声!那一刹那,如同比阿特丽丝向我歌唱着‘和散那’,死亡的阴霾退去了,整个宇宙都获得了新生,沐浴在永恒的美的旋律中。”史蒂夫如是说。

音乐无与伦比的热情和力量感动了史蒂夫,让他放弃了死念,而决心将航程继续下去,用自己的一生去赎罪。这样,死去的同伴们就不至于枉死,至少他们的牺牲仍有价值。

但接下去的航程仍然是极度艰难的,史蒂夫在癫狂中不仅杀死了他人,也严重破坏了船上的生命维持系统:本来足以维持十个人左右的空气流通、食物循环等系统,现在只能供1.5个人生存。

1.5个人!也就是说,史蒂夫自己一个人还可以活下去,但不可能再多一个成人了。但漫长的航行必须要有后代,否则无法完成他们的使命。因此,唯一可能的接力方式,只能是一个人活到五六十岁后,开始培养下一个接班者,一个成人和一个孩子还可以共用一个生命系统。在下一代成长到12-14岁时,生命维持系统已经不够两个人使用,这时候,老人就自动跳进回收管道,让自己的身体重新进入食物循环系统,而年轻的孩子食用着包含父辈的血肉的营养质,一个人将孤独而无望的旅途继续下去……

这种近乎变态的航行方式,足以让神经最坚韧的铁人发疯。史蒂夫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保证每一代人都能继续航行,而不重蹈自己堕落的覆辙,他删除了电脑里所有的小说、电影、游戏以及流行音乐,总之,所有的文化娱乐产品都删除了。在痛定思痛的史蒂夫看来,这些靡靡之音只能够使人堕落。

除去科技资料外,他只保留下了一百多首歌曲,那是他最初所发现的那些异国歌曲。这些歌曲或慷慨激昂,或柔美动人,或庄严肃穆,或欢快轻松……它们纯粹如同水晶,热情如同火焰,坚定如同钢铁,却只有美好的精神,不包含一丝的肉欲或放纵。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沧桑历史的结晶,感人至深,催人奋发,赋予生活以无比的积极意义。对于未来几百年中不知多少代人的孤独之旅来说,它们是最好的伴侣。但奇怪的是,史蒂夫以前从来不知道它们。

这些神圣的歌曲来自一个古老的国度。

史蒂夫七世告诉我们,关于这些歌曲的资料很少。故老相传,唱着这些歌曲的人民,曾创造出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奇迹,而当他们厌倦了这些歌曲,沉溺于靡靡之音中,他们的国家也陷入了长久的衰落。这些谜一样的歌曲,也消失在历史深处,无论在音乐史上还是文化史上都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天知道它们是怎么被收进“星云号”上的数据库的。

而史蒂夫甚至认为,这些歌曲本质上就是为了“星云号”而存在的。在“星云号”上,它们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他称之为“星歌”。

史蒂夫详细规定了星歌教育的章程。自他以来,每一代星歌人都是在聆听和歌唱星歌的环境中长大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都适用不同的星歌。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