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高升!【大章】(2 / 7)

加入书签

息的实时获取、高速传输、智能处理和高效利用。”

    为了让概念更具体,林默引用了此时外界尚知之甚少的例子:

    “王局,不知您是否关注过近期外军,特别是M军的一些动向。他们已经在尝试将信息技术集成到作战体系中,这可以看作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信息化战争?”

    王军眉头微蹙,这个词对他来说确实非常新颖,甚至有些陌生。

    此时仅仅是八十年代初,距离“信息化战争”概念被广泛认知和讨论,还有将近十年之久。

    “是的。”林默肯定道,语气沉稳:“它不仅仅是使用几部电台或者雷达,它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战场上的侦察单元,指挥单元和打击单元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目标是实现战场态势的近乎实时共享,指挥决策的快速高效,以及火力打击的精确协同。”

    接着,林墨举了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前沿侦察兵发现了敌人的重要目标,他不再需要层层上报,等待命令,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后方的炮兵群。”

    “炮兵群的火控系统自动接收、解算,几乎在同时完成瞄准和射击。整个‘发现-决策-打击’的循环时间被压缩到极短,敌人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已经落在头上了,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速度优势。”

    “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分析,M军正在大力发展的E-3‘望楼’预警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化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雷达飞机,更是一个空中指挥所,能整合来自地面、空中、海上的大量信息,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并直接引导战机进行拦截或攻击,这极大地压缩了从发现到决策再到打击的时间。”

    “再比如,他们为炮兵开发的‘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将前方观察员、气象数据、弹道计算机和火炮本身连接起来,目标是实现快准狠的火力反应。”

    林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虚画着信息流动的示意图,“王局,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敌装甲集群时,不用再层层呼叫,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瞬间直达后方火箭炮阵地,火箭炮的火控系统自动解算,几乎同时完成齐射准备……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才是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听到这里,王军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粗重。

    林默所描述的图景,与他脑海中一些模糊的、尚未成型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隐约感觉到信息技术会改变战争,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听得如此清晰、具体!

    林默见王局长已然入神,决定再抛出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想法,将“信息化”与之前提到的“无人机”概念融合起来:

    “而要实现这种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单向透明,需要一个前向装备,‘无人机’可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突破口,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无人机?”王军对这个词不陌生,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