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意料之外的副所长!(3 / 5)
以直接向学校和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多分配一些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过来。”
“以研究所现在正团级的建制和受重视程度,加上我这个老面子去打个招呼,多要十几个优秀毕业生过来,问题应该不大。”
秦老提出的这是当前最常规、也最稳妥的操作方式。
凭借他的影响力和研究所的级别,确实有很大可能争取到一批优质的分配名额。
然而,林默却缓缓摇了摇头:“秦老,您说的这个方法固然好,也能解燃眉之急。但是,我有两个顾虑。”
“哦?你说说看。”秦老颇感兴趣地看着他。
“第一,”林默分析道,“现在是恢复高考后的初期,大学教育刚刚重回正轨不久。”
“虽然京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生源质量依旧很高,但连续几届毕业生的情况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基础非常扎实,是真正的人才苗子;但也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因为特殊时期的影响,基础相对薄弱,或者并非真正热爱科研,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分配。”
“如果我们只是笼统地要一批分配名额,很难保证来的都是我们最急需的、最具潜力的顶尖人才。”
秦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师资、生源都经历了一段动荡期,水平有参差是客观事实。那你的第二点呢?”
“第二,”林默继续道,“我们现在的研究所,草创之初,百业待兴。”
“我们需要的人,不仅仅是成绩好、有文凭,更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扎实的动手能力、敢于创新的思维。”
“以及最重要的——耐得住寂寞、愿意扎根三线军工事业的决心和情怀!这种特质,很难通过一纸档案和分配通知看出来。我们需要亲自去筛选,去识别。”
秦老听着,眼神越来越亮,他欣赏林默这种不因循守旧、追求精准的做事风格:“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的想法是,”林默身体前倾,语气坚定:
“我们不能坐等分配。我们要主动出击!向部里和学校申请,允许我们研究所,在京华大学等相关高校,举行一场专门的、小范围的招聘选拔!进行双向选择。”
“由我们研究所派出考核组,包括您和我,亲自去面试、笔试,甚至可能的话,增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考核。”
“我们要像沙里淘金一样,亲自挑选出那些最适合我们、最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哪怕一年只能招到几个真正顶尖的,也比盲目接收十几个平庸的强!”
这个想法,在当时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体制下,无疑是相当大胆和前卫的。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