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省试发榜,谁是第一?(2 / 4)

加入书签

bsp;   胡瑗仰天大笑,十几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在场的考官面露震骇之色,居然真的是武松。

    去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今年居然又写出“格物致知”的心学。

    此子大为恐怖!

    “这武松真没有名师指点吗?”

    其他阅卷官很疑惑,胡瑗却笑道:

    “诸位,哪个名师有这等论述?”

    “能有这等论述的名师,定是当代大儒!”

    所有人都赞同胡瑗的说法。

    不管是朱子理学,还是阳明心学,都足以让人扬名立万,成为一代大儒!

    可偏偏,这两种学说同时出现在武松身上。

    一个年纪不到20,自学成才的人。

    国子监祭酒董逸松了口气,说道:

    “好了,定了名次,把卷子和姓名呈给圣上过目。”

    在北宋时期,通过省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

    意思是:贡于天子之士。

    就是贡献给皇帝的士子。

    但是,因为省试中举的贡士,在后面的殿试中不会被淘汰。

    所以很多人也称通过省试的考生为进士。

    而且,进士比贡士更好听。

    省试最后录取的考生名单和名次,需禀报皇帝赵佶。

    名字依次撕开,第一名是武松、第二是李杰...

    分数最后统计出来,董逸却傻眼了。

    “武松、李杰并列第一,这...”

    大宋立国多年,省试举办了那么多,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胡瑗拿起李杰的卷子,发现李杰的文采也不错,但比武松逊色。

    之所以能和武松并列,是因为时务策的平定,童贯给了李杰高分、武松低分。

    “让圣上定夺吧,记得把武松的时务策呈上。”

    胡瑗建议,他觉得宋徽宗有眼光,最后第一名肯定是武松。

    董逸不想得罪童贯,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