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汴梁诗会,见李师师(2 / 4)

加入书签

元李成筹。”

    西川路就是四川一带,也出了很多文人。

    苏轼三兄弟就是眉州人士。

    何运贞把在场的才子一一介绍,武松暗暗记在心头。

    到了这里,都是为了科举而来。

    能考中解元,诗文还不错,肯定都是聪明人,一个月后的省试,这些人都是劲敌。

    很快,登仙楼聚集了40多人。

    赶考的士子有8千多,到场40多个,人数不算多。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来,几乎都是解元,或者官二代。

    林震是何运贞的小跟班,所以才有资格进入。

    楼下传来脚步声,众人看去,只见一个身穿锦衣、要悬玉佩、手持香扇的年轻男子上楼。

    “王公子来了。”

    众人纷纷起身迎接,何运贞也起身。

    武松低声问道:“这人是谁?”

    “此人是户部右侍郎王回的公子,唤作王禄。”

    “今日这诗会,就是他组局,今夜的花销,也是他出的银子。”

    宋徽宗时期,户部分为左右曹。

    左曹主管传统赋税与民政,右曹专掌王安石新法相关的财政事务。

    看起来,右曹似乎不重要,其实右曹的权柄更大。

    右曹侍郎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户部尚书无权干预,相当于户部二把手。

    如今的户部右侍郎王回,是王安石的老乡,也是江南西路人士。

    “王兄。”

    江南西路的士子纷纷起身,特别是庐陵欧阳雄、临川陈欢,两人似乎和王禄很熟。

    其他人纷纷上前招呼,何运贞也上前打招呼,林震跟在身后,眼巴巴看着。

    唯独武松坐着喝茶,没有理会。

    不管多分风光的人物,不管权力多大的富二代,在滚滚历史洪流中,都是蝼蚁。

    金国马上崛起,辽国覆灭,接着就是北宋的靖康之耻。

    只有武松能力挽狂澜!

    所以,武松并不理会王禄。

    众人寒暄过后,王禄却主动把目光投向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