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魁首武松,状元之才!(3 / 5)

加入书签

公。

    武松没有丝毫懈怠,开始认真研读。

    县衙内。

    所有童子试的卷子送到知县张知白桌上。

    虽然是童子试,但名字一栏都是糊名的,非常正式。

    通过了童子试的人,可以称为秀才。

    然后由县里出具证明,推荐到州一级参加州试,也称为州解试。

    厚厚的卷子放在桌上,张知白坐下来,随口问道:

    “那个叫武松的壮士...汉子...童子,他答卷如何?”

    想起武松那魁梧的样子,实在不像个童子。

    张知白一开口说错了称呼。

    县丞李迪还没说话,衙役便说道:

    “那武松在考场睡了3天。”

    “嗯?睡了3天?”

    张知白有些不高兴,题目是他出的,这是对他的藐视。

    “那日他对答如流,本官还以为他是上进的人,所以放他进去了。”

    “早知那厮如此惫赖,就该早早扫地出门。”

    张知白拿起卷子开始批阅,先从诗词开始。

    看了十几首,都是些稀松平常的诗句,无甚好看。

    “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知白拿起一张卷子,上面字体瘦劲、锋芒毕露,带着一股秀气,独具一格。

    一首《临江仙.怀古》,更是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好哇,童子试居然能有如此惊才绝艳的诗词!”

    “清河县出人才了,不看赋,只需这一首诗词,足以拿下童子试魁首!”

    张知白高兴地把诗词递给县丞李迪:

    “你且看看,这首诗,便是本官也难写出来啊!”

    县丞李迪读了一遍,惊叹道:“好文采,谁家的孩子?居然有这般文采?”

    在北宋,知县、县丞这些官职,都必须通过科举。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