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岱山制造(3 / 7)
邯郸、姑苏、会稽、蓟城、郢都、临淄、新郑为号。”
“我们距离浙江最近,我军将士也多是越人。那就取越国之都,命名为‘会稽号‘!”
“好!”丁火根忍不住击节叫好,“咱们距离绍兴很近,舟山本就属于越国,以会稽为号,甚美!”
戚继光也点头道:“会稽号的确很适合。”
朱寅继续说道:“再造出同样大小的船,就用临淄号、咸阳号...以此类推。”
“几年后造出更大的船,就各以九州命名。将来造出最大的战船,就以长安、洛阳、南京、北京命名。”
众人闻言,都对朱寅的设想大为赞同。
于是,这艘刚刚造好的第一艘风帆战列舰,就成了会稽号。
朱寅刚刚下船,就看到神清气朗的徐文长。
数月不见,徐渭看上去气色更好,不但精神矍铄,似乎还年轻了一些。
“主公。”徐渭笑容可掬的拱手,“徐渭等候主公多时。”
“文长先生何须如此客套。”朱寅拱手笑道,“先生在岛上数月,可还习惯么?”
徐渭笑道:“某虽然晕船,却吃得惯海鲜鱼获。数月以来也算如鱼得水了。每日海鲜加黄酒,不亦乐乎。”
“这真要论起来,为我下酒的还真不是海鲜,而是...”
他指着大船,指着不远处炼铁厂烟囱,“真正为我下酒的,是造船厂的刨花,是铁厂的烟囱,是军械厂的叮铛声啊。”
戚继光皱眉道:“好了。文长兄,俺不信你真靠这些下酒,今晚就不给你菜肴,看你能不能下酒。”
这几个月,他发现徐渭对三大厂的关注比自己还要强烈,甚至有点狂热。
他甚至怀疑徐渭想造反。
“走!去铁厂、军械厂看看!”朱寅看到徐渭的表情,就知道铁厂和军械厂也有很大进展。
岱山铁厂如今有八百工匠、学徒。朱寅等人一到,厂长等大匠立刻恭敬的迎出。
但见几根四五丈高的大烟囱,冒着灰蒙蒙的炉气,厂坊外的木炭堆积如山,主要是旧船料烧的木炭。
不远处还有一个个的炭窑,一群群的烧炭人正在出炭。
没错,朱寅否决了在大陆买煤炼铁的老办法,而是直接走回了唐人的路子,用木炭炼铁。
一开始,老工匠们很不理解。如今很少用木炭炼铁啊,用木炭太费了,煤就便宜太多。
可是用了木炭炼铁后,虽然成本增加很多,练出的铁的确不一样了。
众人一进入铁厂,温度都高了不少。数以百计的工匠和学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