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又来一帮小可怜(2 / 3)
/p>
食堂的工作人员见了,也没敢多说什么。
李老浑子,惹不起!
反正都是县里的粮食,给谁吃不是吃呢!
今天食堂的伙食不错,二合面的馒头,白菜粉条炖豆腐,咸菜管够,不怕齁死可劲儿造。
六个知青没敢多拿,陌生的环境,凶巴巴的村主任,让他们感觉到莫名的恐惧。
原本那点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的热情,早就在路上消耗殆尽了。
看着人人手里拿着一个小馒头,还有摆在面前的半碗菜。
“饭量倒是不大!”
呃……
我们饭量也可以很大的,真的能随便吃吗?
呼噜呼噜一通造!
李天明已经在旋第四个馒头了,李学庆是第六个,那六个知青却还在小口小口的咀嚼。
爷俩对视了一眼。
吃屎都抢不上的孬货。
吃完饭,又歇了一会儿,六名知青感觉冻僵的身体,渐渐回暖了。
“走吧!”
李学庆扔掉烟头,要不是为了等这几个知青,他早就走了。
南方的娃娃,不在南方找个地方插队,非得跑北方来,真不知道上面是咋想的。
成心刁难人!
虽然心里还是挺腻歪上面强行摊派,可来都来了,看着一个个也挺可怜的。
唉……
就这样吧!
县委大院门口,看着一起来的知青们都爬上了马车,自己坐的却是拖拉机。
几人的心里没有多少被高规格接待的喜悦,有的全都是对未来的迷茫。
不管愿意不愿意,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他们都将生活在这里了。
顶着凛冽的西北风,一路往西,中间翻过了一道山梁,原本崎岖不平的路,渐渐变得平坦。
这是农忙之后,县里组织人手修的。
市革委一把手开了口,谁敢不照办,只不过沿途有的村镇任务完成的好,有的纯属糊弄事。
等王作先下次再来,说不得要扫落一地的乌纱帽。
李天明和李学庆一路上不住的点评,修得好的,夸上几句,糊弄事的,一顿臭骂。
六个知青挤在一起,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主任,回来啦!”
“天明!”
终于到了村口,经过工地的时候,众人纷纷打着招呼。
老知青们没往跟前凑,谁也不知道李学庆是不是憋着邪火。
只是在打量着拖拉机车斗里冻得瑟瑟抖的六名新知青。
上一批来的几人忍不住羡慕,他们当时可是轮着坐马车回来的。
“建设,看着岁数都不大啊!”
最初下乡知青的年龄被定在了16周岁,也有一些年龄小的,但只是极少数。
7o年开始调整为17周岁。
可新来的……
看上去也就十四五。
这个岁数到农村来,能干点啥?
谢建设犹豫了片刻,还是叫过来两个和他同一批的女知青。
“你们回去帮着烧烧炕,冻得够瞧的了。”
虽然未来有可能是竞争关系,但既然来了,就是战友,能关照的,还是要尽量做到。
“咱们人本来就不少了,又来六个……怎么住啊?”
有人提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宋晓雨嫁人了,张青森返城了,知青点刚宽敞些,现在又一下子来了六个。
的确住不来了。
“村里肯定能想办法解决,咱们就别跟着操心了。”
村支部。
李天明正往拖拉机上搬粮食,一个人5o斤,足够他们吃到年底分口粮了。
“大家来我们李家台子,我代表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