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吴家堡船厂筑船坞(3 / 5)

加入书签

气泡。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养护七天,每天浇水,确保强度。

七天后,混凝土基础干透,钢柱的安装开始了。可刚装了两根钢柱,新的问题就来了 —— 每根钢柱重三千斤,靠十几个民工抬着往混凝土基础的预埋件上放,不仅慢,还容易放歪。有一次,民工们抬着钢柱往起走,脚下一滑,钢柱差点砸到地上,幸好铁牛眼疾手快,用肩膀扛了一下,才没出大事。

“这样不行!” 铁牛揉着酸痛的肩膀,对叶青云说,“钢柱太重,靠人抬太危险,万一砸伤人,或者放歪了,混凝土基础都得砸坏,之前的活就白干了。”

邱远山也犯了愁:“以前咱们抬重东西用撑杆和滑轮,可撑杆最高只有两丈,钢柱要装到三丈高,撑杆够不着;而且滑轮只能吊一千斤以下的东西,三千斤的钢柱根本吊不动。”

叶青云站在一旁,看着民工们费力地调整钢柱的位置,脑子里忽然闪过现代龙门吊的样子 —— 轨道、钢框架、滑轮组,这不就是为吊装大型构件设计的吗?他立刻让人拿来纸笔,飞快地画了起来:“咱们做个‘龙门吊’!”

图纸上,两条平行的轨道铺在船坞两侧的地面上,轨道上放一个可移动的钢框架(像个 “门” 字),框架顶部装一个大型滑轮组,滑轮组上绕着粗麻绳,麻绳一端挂着吊钩,另一端连接到绞盘(用两匹马拉动)。“轨道用铁板拼接,钢框架用铆接的钢柱钢梁做,滑轮组用之前改进的重型滑轮(能承重五千斤),绞盘用铸铁做齿轮,这样就能吊三千斤的钢柱了,还能在轨道上移动,把钢柱精准地放到预埋件上。”

邱远山盯着图纸看了半天,越看越兴奋:“龙门吊!这法子太妙了!能移动,能吊重,还能精准定位,比人抬强一百倍!只是…… 轨道和钢框架怎么做?”

“轨道好办,” 叶青云指着图纸,“用咱们冶铁厂的铁板,每块长一丈、宽一尺、厚半寸,拼接起来,用铆钉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确保两条轨道平行,误差不超过半寸。钢框架的钢柱用两丈高的,钢梁用五丈长的,铆接成‘门’形,底部装轮子,卡在轨道上,能来回移动。”

邱远山立刻组织铁匠和木工动手 —— 铁匠们加班加点打轨道用的铁板和钢框架的钢件,木工们则制作滑轮组的支架和绞盘的木架。半个月后,简易龙门吊终于做好了:两条轨道平行地铺在船坞两侧,钢框架稳稳地卡在轨道上,顶部的滑轮组闪着金属的光泽,绞盘旁的两匹马昂首挺胸,透着一股威风。

试吊那天,所有人都围了过来。铁牛亲自负责操作绞盘,民工们把钢柱绑在吊钩上,邱远山喊了声 “起吊”,铁牛赶着两匹马,绞盘慢慢转动,钢柱缓缓上升,升到三丈高时,铁牛又赶着马,让龙门吊沿着轨道移动,将钢柱精准地放在混凝土基础的预埋件上。

“成了!” 民工们欢呼起来,邱远山激动地拍了拍叶青云的肩:“首领,您这脑子真是太灵光了!有了龙门吊,别说钢柱,以后造船的龙骨都能吊!”

叶青云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远处 —— 船坞的钢柱一根根立了起来,钢梁也通过龙门吊慢慢安装到位,顶部的棚子渐渐成型,像一个巨大的钢铁帐篷,笼罩着整个船坞。铁匠们还在忙碌,有的在给钢梁刷防锈漆(用桐油和石墨混合做的),有的在检查铆钉是否牢固;民工们则在船坞底部铺设木板,为后续造船做准备。

小白狐蹲在叶青云脚边,仰头看着龙门吊,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偶尔对着移动的钢框架轻叫两声,像是在为这新事物欢呼。叶青云弯腰抱起它,摸了摸它的绒毛:“你看,咱们的船坞快建好了,以后就能造大船,把盐运到更远的地方,吴家堡会越来越好的。”

小白狐蹭了蹭他的下巴,像是听懂了。

五、船坞渐成盼通航,工部协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