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基石铠甲(3 / 3)

加入书签

匠给你找最好的耐火砖,再加大煤的供应,咱们先做出能炼百炼钢的熔炉,再想动力的事。”

邱远山眼睛一亮:“好!只要有材料和资金,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做出改良熔炉,到时候炼出的百炼钢,能做更锋利的刀、更坚固的盔甲,甚至能尝试做更复杂的机械零件!”

四、产业盘点明家底,金为基石谋长远

当天傍晚,叶青云召集了王五、耶律娟、袁七、邱远山,在书房里召开产业盘点会。王五把厚厚的账本摊在桌上,逐一汇报:

“盐场每月产盐六万斤,卖给百姓和商驿,纯利三万两;铁矿每月产铁五万斤,一部分做盔甲,一部分卖生铁,纯利四万两;盔甲每月生产五千副,供应肖亲王、北蛮和商驿,纯利十五万两;商驿的贸易,青运城、扬州、大辽城每月纯利八万两;养猪场和皮毛贸易,每月纯利两万两。加起来,每月总纯利三十万两。”

王五顿了顿,又道:“支出方面,修路每月垫付五万两,预计还得垫三个月;冶铁厂和制药坊的生产成本,每月十万两;堡内的民生开支(学堂、医馆、粮库),每月三万两;军饷(明卫、暗卫、轻骑),每月五万两。每月净剩七万两。”

叶青云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七万两,看起来不少,但要支撑科技研发,远远不够。邱先生改良熔炉,需要耐火砖、煤、新的工具,至少要五万两;研发水力动力装置,需要建水渠、做齿轮,至少要十万两;还有新的钢材研发,需要反复试验,又是一笔开支。咱们得想办法增加收入,把每月净剩提到十五万两以上,才能支撑长期研发。”

耶律娟轻声道:“江南的商路要是能打开,盐和桃山白的销量能翻一倍,每月能多赚四万两;另外,咱们可以把猪肉做成腊肉,卖给商队当干粮,腊肉保质期长,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每月至少能多赚一万两。”

袁七也道:“俺跟铁牛联系过,大辽城的骑兵需要更多的马具,比如马鞍、马镫,咱们可以做铁制的马具,比木质的耐用,北蛮的部落肯定愿意买,每月又能多赚两万两。”

邱远山补充道:“要是能炼出百炼钢,咱们可以做更好的火铳,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卖给肖亲王和耶律烈,利润比盔甲还高,每月至少能多赚五万两。”

叶青云点头,把这些想法记在纸上:“就按你们说的办。王五,立刻安排商驿开拓江南腊肉贸易,让李掌柜在扬州设点;耶律,你跟北蛮对接马具订单;袁七,让冶铁厂先做一批铁制马具样品;邱先生,优先改良熔炉,争取早日炼出百炼钢。”

众人齐声应命。书房里的灯光映着账本上的数字,也映着每个人眼中的期待 —— 他们都清楚,这些银子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吴家堡的未来,为了能在乱世里靠技术和实力站稳脚跟,不再受朝廷和外部势力的牵制。

“还有一件事。” 叶青云看着众人,语气严肃,“朝廷内斗结束后,肯定会重新关注西北。咱们得在半年内,把官道修完,把百炼钢和新火铳研发出来,让吴家堡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不管是朝廷还是肖亲王,都得掂量掂量,不敢轻易动咱们。”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讨论还在继续。小白狐蜷在叶青云的脚边,偶尔抬起头,看着桌上的账本和图纸,像是也在为吴家堡的未来操心。窗外的吴家堡,灯火点点,冶铁厂的炉火还在闪烁,商驿的马车还在往来,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明天忙碌。

叶青云知道,这条路不好走,资金的压力、技术的难关、朝廷的威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他更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把产业做稳,把科技搞上去,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金钱是科技的基石,而科技,终将成为吴家堡最坚固的铠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