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基础工坊迁移(2 / 3)

加入书签

话题转到火油生产时,耶律夫人拿出一份大辽城的地图:“大辽城有块空地,靠近水源,离油页岩矿也近,用来建火油工坊正好。耶律洪烈已经答应,会派部落里的工匠帮忙,原料从矿上直接运到工坊,不用从吴家堡调,省了不少事。”

“那就好!” 叶青云松了口气,“火油是重要物资,工坊要派咱们的人去管理,尤其是提炼工艺,绝不能外传。另外,大辽城的火油要分两处储存,一处供蛮族部落的马灯、取暖使用,一处咱们自己留着,装在密封的陶罐里,悄悄运往虎啸山和军营,万一打仗,也有储备。”

最后谈到吴家堡保留的产业,唐师傅胸有成竹:“连弩、袖箭、投石车这些,工坊里的工匠都熟,不用调整太多。倒是精铁刀,最近内卫和村民都想要,咱们可以多造些,每把刀都要经过三次淬火、两次开刃,保证锋利耐用。生活铁器也不能落下,锄头、镰刀、铁锅这些,都是村民过日子离不开的,工坊要优先生产。”

“精铁刀的质量必须过关!” 叶青云强调,“每把刀造好后,你亲自检验,能砍断铜钱才算合格。生活铁器也要保证耐用,别让村民用几天就坏了,砸了咱们吴家堡的名声。”

众人纷纷点头,对这个五十丈溶洞为核心的分散布局方案赞不绝口 —— 五十丈长的溶洞足以容纳火药储存和火铳生产,分区明确又安全;火油迁去大辽城,分散了风险还能支援蛮族;吴家堡保留核心轻武器与生活铁器,保障日常需求。整个规划既考虑了隐蔽性,又兼顾了实用性,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散会后,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袁七带着商队直奔中原,采购硫磺、芒硝;唐不三组织人手清理溶洞,凿通风孔、砌车间墙体;唐师傅带着阿铁清点工具,把锻造炉、钻孔机一一装车;王五快马加鞭赶往虎啸山,对接骑兵补给;耶律夫人则写好书信,派人快马送往大辽城,通知耶律洪烈准备火油工坊的建设。

军营后方的溶洞外,很快热闹起来。工匠们扛着工具钻进溶洞,内卫队员们推着小车,把硫磺、芒硝、木炭运进原料区,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和锻造声,在溶洞里回荡,却被外面的山林掩盖,丝毫不会引起外人注意。

二十天后,溶洞里的火药工坊率先开工。工匠们按 “一硝二磺三木炭” 的比例,将原料混合研磨,装入陶罐密封,整齐地堆放在溶洞最深处的储存区,陶罐上还贴了标签,标注了生产日期。旁边的火铳车间里,锻造炉的火焰熊熊燃烧,阿铁带着工匠们敲打铁块,先锻造成枪管,再钻孔、装膛,最后装上木托,一件件火铳渐渐成型,被小心地放在铺着干草的木箱里。

大辽城的火油工坊也顺利动工,吴家堡派去的工匠与蛮族工匠一起,搭建熔炉、挖掘提炼池,从油页岩中提炼出的火油,清澈透明,装入木桶后,一部分送到蛮族部落的毡房,一部分则被悄悄运往虎啸山和军营,存入预先挖好的地下仓库。

吴家堡的工坊里,连弩、袖箭的生产有条不紊。工匠们将竹片削成弩臂,用牛筋制成弓弦,再装配上箭槽,一把把连弩很快就堆成了小山;投石车的零件整齐地摆放在角落,随时可以组装;精铁刀的淬火声 “叮叮当当” 响个不停,每把刀都闪着寒光,能轻松砍断铜钱;生活铁器摆满了工坊的院子,村民们拿着自家的旧铁器来换新,脸上满是笑容。

虎啸山的轻骑兵也迎来了新装备。当第一批火铳送到时,骑兵们兴奋地围在一起,在统领的指导下学习装填火药、瞄准射击,“砰” 的一声枪响,远处的树干上立刻出现一个小洞,骑兵们欢呼起来 —— 有了火铳,他们的战斗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这天傍晚,叶青云和唐不三一起走进溶洞。五十丈长的溶洞里,原料区的硫磺、芒硝堆得像小山,生产区的工匠们还在忙碌,储存区的火药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