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年关到了(2 / 4)

加入书签

之所以这么热闹,离不开叶青云定下的“惠民政策”:不征收人头税,村民们只需要按田亩交少量粮食;组建内卫队和暗卫,日夜巡逻,打击土匪,附近百里之内,再也没有土匪敢骚扰;鼓励村民发展产业,种粮、养猪、做手工,都能拿到补贴;还建了学堂,让村里的孩子免费读书。

这些政策,让吴家堡成了附近区域最受欢迎的地方。以前,附近村寨的百姓总被土匪骚扰,还得交沉重的人头税,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如今,他们听说吴家堡安全、税少、还有大食堂,纷纷搬来定居,吴家堡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三千人,变成了现在的五千多人,成了附近最大的村落。

村里的光棍刘一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以前是个流浪汉,几年前流落到吴家堡,叶青云让他在粮田帮忙,还给了他一间房子。这几年,他靠着勤劳肯干,不仅攒下了不少银子,还在今年腊月,娶了隔壁李家集的马寡妇。

马寡妇带着四个儿子,以前在李家集总受欺负,听说吴家堡好,就带着孩子搬了过来。刘一棍见她勤劳能干,人也善良,就托人说媒,没想到马寡妇一口就答应了。婚礼办得简单却热闹,村民们都来道贺,叶青云和耶律夫人也送了一对新棉被当贺礼。

婚礼当天,刘一棍看着马寡妇和四个虎头虎脑的儿子,乐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他对着马寡妇和孩子们说,声音有些哽咽,“我以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现在有了你们,我也有家了!”马寡妇看着他,眼里满是感动:“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把孩子们养大,不辜负叶首领和大家的照顾。”

婚后,刘一棍更勤快了。他不仅种着自己的几亩粮田,还在闲暇时去大集上帮人杀猪、宰羊,赚些外快。马寡妇则在家纺线、织布,还在食堂找了个帮厨的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四个孩子也进了学堂,穿上了新衣服,每天放学回来,都围着刘一棍喊“爹”,听得刘一棍心里暖洋洋的。

除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吴家堡的产业也越来越兴旺。桃山白酒的名声传遍了北部区域,订单排到了明年春天;牛肉干、辣椒酱成了西域商队的必带货物;铸铁火炉更是供不应求,价格涨到了十五两银子一个,还被炒到了“一炉难求”;煤矿的产量也越来越高,不仅能满足吴家堡的需求,还能卖到北蛮和中原州府。

腊月廿八那天,吴家堡还举行了“年度分红”。这是叶青云定下的规矩,每年年底,都会从堡里的产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分给村民们,不管是种地的、做工的,还是老人、孩子,人人有份。今年的分红比往年多,每个成年人分到了五百文钱,孩子分到了两百文钱,老人分到了一千文钱。

分红现场设在中枢府门前的空地上,袁七拿着账本,逐一念着村民的名字,伙计们则把铜钱递到村民手里。“王二婶,五百文!”“刘一棍,五百文,加上你四个孩子,一共一千三百文!”刘一棍接过铜钱,沉甸甸的,他笑着对身边的马寡妇说:“你看,跟着叶首领,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叶青云站在一旁,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乱世之中,让百姓们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吴家堡能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正确的政策。他转头看向耶律夫人,她正笑着给一个老人递铜钱,阳光洒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温柔。

“明年,咱们还要建更多的工坊,开更多的商铺,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叶青云轻声对耶律夫人说。耶律夫人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我跟你一起努力,让吴家堡成为乱世里最安稳、最热闹的地方。”

腊月三十这天一大早,叶青云和耶律夫人带着内卫和几个猎户,前往吴家堡后山打猎,准备多弄些野味,给大食堂和村民们加餐,增添过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