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铁炉风靡(2 / 3)

加入书签

火炉:“今天能做十个,烟囱也能做一百节,就是铁料快不够了,袁主事那边说,还得等两天才能运来新的铁料。”

“我这就去找袁七,让他尽快运铁料过来。” 耶律娟说,“现在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可不能断了货,不然商户们该着急了。”

袁七那边也在忙着协调物资。之前订的铁料只够做两百个火炉,现在订单已经有五百多个,他不得不派人去更远的铁矿采购,还跟北蛮耶律部落订了一批煤炭,保证工坊的熔炉能一直烧着。“耶律主事放心,新的铁料三天后就能到,煤炭也在路上,保证不耽误工坊生产。” 袁七在账本上记着物资清单,语气笃定。

随着火炉的普及,北部区域渐渐掀起了一股 “火炉潮”。登州府的商户们把火炉摆在店铺门口,点燃后,温暖的气息吸引了不少客人,路过的人都会驻足观看,有的甚至直接进店预订;北蛮草原的部落里,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竖起铸铁烟囱,烟顺着烟囱飘向天空,成了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青州府的官府里,官员们也用上了火炉,冬天议事时,再也不用裹着厚厚的棉袍,议事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火炉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陶窑的工匠们开始做专门放在炉口的陶壶,用来煮水、煮茶;布坊的织娘们织出了厚厚的炉帘,用来挡住炉口的热气,防止烫伤;甚至还有工匠开始做小巧的铁架子,放在炉口上,用来烤红薯、烤土豆 —— 这些小物件都成了热销品,跟火炉一起卖得火热。

叶青云看着火炉带来的变化,心里也很惊喜。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铸铁火炉,能在北部区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娟儿,你这眼光真准,” 叶青云坐在火炉旁,喝着炉口煮的热茶,“这火炉不仅赚了银子,还让吴家堡的名声更响了,以后咱们再推其他产品,肯定更容易。”

耶律娟笑着点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现在北部区域都知道吴家堡的火炉好,有的商户还说,要是冬天没有吴家堡的火炉,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随着年关临近,火炉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原本一两五钱银子一个的火炉,被炒到了五两银子,甚至有人愿意出十两银子,只为能在年前拿到火炉。登州府的张老板为了给官府的大人送火炉,花了五十两银子,一下子订了十个:“大人说了,要是能在年前用上火炉,以后吴家堡的布,都从我的铺子里买,这五十两银子花得值!”

北蛮的阿古拉更是夸张,他带来了五十张狐皮,还拉来了一头活羊,只为能优先拿到火炉:“我们部落要在年前举办祭典,有了火炉,祭典上就能煮肉、煮酒,长老说了,要是能拿到火炉,以后草原的皮毛,都卖给吴家堡的贸易队。”

耶律娟看着越来越高的价格,心里有些担心:“青云哥,现在火炉价格炒得太高了,会不会有人买不起,反而影响咱们的名声?”

叶青云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分两种价格,一种是卖给商户、部落的,按市场价;一种是卖给普通百姓的,还是按原来的一两银子一个,限量供应,保证百姓们都能用得起。这样既不影响利润,也能保住吴家堡的名声。”

耶律娟觉得这个主意好,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吴家堡的火炉分 “商销版” 和 “民销版”,商销版按市场价,民销版一两银子一个,每户限买一个,每天供应五十个,先到先得。

告示贴出去后,百姓们都欢呼雀跃。每天天不亮,就有百姓在贸易部门口排队,有的甚至带着铺盖卷,就为了能买到一个火炉。“吴家堡真是为咱们百姓着想,” 一个老人拿着买到的火炉,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家孙子冬天总冻得咳嗽,有了这火炉,孙子就能暖暖和和过冬了。”

年关前,工坊终于赶制出了五百个火炉,不仅完成了所有订单,还供应了两百个民销版火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