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兴亡洪流(2 / 4)
食是支撑他们拿起兵器的底气。若是粮道被断、军粮告急,再勇猛的将士也会心生怯意。
——空着肚子怎能挥得动长枪、拉得开弓箭历史上多少城池的陷落,并非因敌军勇猛,而是因城内粮尽,将士饿到无力举盾,百姓饿到易子而食,最终只能开门投降。
而对寻常百姓来说,粮食更是生存的唯一希望。
——战火之下,田地会被马蹄踏平,农舍会被战火焚毁,若是家中无半粒存粮,便只能拖着妻儿四处逃难,路上要么死于流矢,要么饿毙于荒野,能活下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总之,单是开京一城的粮秣,差不多就够支撑大宋平定整个高丽了。
除了粮食,官库中的兵甲辎重、战略物资也让大宋的一众官吏高兴不已。
——兵器库内,高丽的弓弩堆积如山,箭镞打磨得寒光凛冽;织造署的库房里,上等的高丽绢帛堆积至梁,一匹匹色泽鲜亮,比汴梁绫罗绸缎不遑多让;更有内府珍藏的金银珠宝、古董文物不可计数。
另外,高丽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拥有的财物丝毫都不输高丽官方,甚至要多上三五倍。
总之,仅从开京一城得到的财物,应该就足以支撑大宋横扫高丽了。
与此同时,大宋的户部、工部、交通部、铁道部的官吏与工匠,也已抵达开京。他们带着图纸与仪器,先是勘察礼成港——原有的港口还是有些小,不够大宋用,工部尚书李诫亲自规划,下令增修三座深水码头,可容纳上百艘大宋宝船同时停靠;又在港口周边修建避风港,以防秋冬季节的海上风暴损毁船只。
而铁路的修建,更是重中之重。
工部、交通部和铁道部的官吏沿着鸭绿江一路勘察,最终定下路线:从辽东沈阳府出发,过鸭绿江大桥,经开京,再向东南延伸至庆尚道、全罗道。
——眼下先修通沈阳府至礼成港的铁路,既能及时转运物资,也能为后续全线贯通打下基础。
工匠随即破土动工,铁路沿线的百姓听闻修铁路能赚粮食、赚工钱、甚至是赚土地,纷纷应召,充当民夫……
也是同一时间,也进城了的陈遘,指示兵部,招募开京城中被解放的奴婢和平民,继续组建归义军,命令种师中率领五万宋军、以及整编好的归义军迅速北上,争取用最短时间打通高丽和辽东之间的联系……
……
开京城被攻占的第二天,包括王楷和完颜斡勒在内的所有高丽的王室和宗室,以及李资谦、金富轼等高丽的贵族之家,全都被送上前往大宋的宝船。
宝船破浪而行,船身稳如平地,王楷扶着舷栏,望着脚下深不见底的碧蓝海水,只觉心神震颤。他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船舰。
——高丽最大的漕船不过是其半截大小,而大宋的宝船竟能载着数百人及物资平稳航行,甲板宽阔到可容骑士策马,船舱规整如陆上宅邸,连海风都似被船身挡在天外。
目光移向船舷两侧的李琳炮,炮身铸铜泛着冷光,炮口斜指天际,那狰狞的模样让他感到恐惧。
他忽然明白,高丽的降伏从不是偶然,这般能跨海远航的巨舰、能轰开坚城的利器,早已注定了两国的强弱之分。
曾几何时,他还听信完颜斡勒、完颜宗雅、李资谦、金富轼等人的劝谏,妄想凭开京的粮秣、高丽的数十万大军与之周旋,如今哪怕由只有九岁的他看来,这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希望大宋皇帝陛下是一宽厚之人,不会太过为难朕……’
海风从窗缝渗入,带着咸涩的凉意,李资谦倚在船舱壁上,他透过舷窗望向远方,海天一色间看不到陆地的影子,心底涌起的恐惧比在开京宫中等候降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