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选秀风波(2 / 4)

加入书签

和身边人有什么不同”的懵懂疑问,就像会好奇翻看课外书里的未知內容一样,是生理髮育带来的本能探索。

还有,青春期少年正处於摆脱成人约束、建立自我认知的阶段,对不能做的事会天然生出一种挑战欲。

“选秀是皇室大事,私下偷看是不被允许的”——这种“禁忌感”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爬上钟楼、用千里镜观察选秀的行为,更像一场小冒险:既能通过成功避开约束获得成就感,也能在同伴间(如兄弟、堂兄弟)证明自己有胆量、不胆小,本质是通过打破小规则,试探自我边界、寻求同伴认可,是青春期自我认同构建的一种幼稚却正常的方式。

选秀又关联著皇帝、皇室婚配等远离日常的特殊场景,对生活圈子相对固定的少年来说,这种场景本身就充满吸引力。他们观察的不仅是少女,更是对“皇宫里的事”、“皇室的生活”的嚮往与代入——想像自己未来是否也会经歷类似场景,或是单纯对非日常的新鲜事物感兴趣。

这种心理和少年会扎堆討论武侠故事、歷史传说一样,是对超出日常经验的世界的好奇,而选秀恰好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的、具象的特殊场景,让他们的嚮往有了落脚点。

总之,青春期少年的这类行为,是生理髮育催生的异性好奇、自我构建过程中的挑战欲,以及对特殊场景的嚮往三者交织的结果。他们没有复杂的功利目的,更多是出於青少年阶段特有的、纯粹的心理需求,因此完全符合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逻辑,属於正常表现。

但话又说回来,別看这些秀女实际上跟这些皇子年纪差不多大,但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將成为赵俁的妃嬪,也就是他们的“母亲”。

如果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就彻底越过了伦理的边界——少年们懵懂的探索欲,撞上了皇权定义下的“辈分秩序”,瞬间从青春期的正常好奇,变成了对皇室伦理的无意识冒犯。

那些与他们同龄的少女,一旦被纳入后宫,“皇子”与“庶母”的身份就被皇权牢牢定死,哪怕年龄差距微小,辈分的鸿沟也无法忽视。

一眾皇子或许不懂这层沉重的关係,只凭著本能观察异性,但从伦理框架里看,这种“偷看”的对象,早已被皇权赋予了不可逾越的身份属性,让原本纯粹的青春期行为,蒙上了一层皇权制度下伦理错位的尷尬与错误。

所以,得知此事了之后,太学的一眾官员,感觉事情有些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此事,他们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处理此事。

有主张惩罚之人,声色俱厉:“此非小节!诸皇子乃天家储贰,当谨守纲常。太学钟楼非嬉游之所,选秀盛典岂容窥伺今以千里镜私观秀女,纵其年少,然所窥者或为未来庶母、或为宗妇,此乃乱常之萌!若不稍加惩戒,恐他日愈发僭越,何以正皇室威仪、示天下礼法当奏请陛下,罚其闭门思过三月,习《礼记》百遍,以明尊卑之序!”

有主张宽大处理之人,说:“诸皇子年方总角,正是情竇初开、童心未泯之时。彼等不知选秀背后伦理纠葛,只念观人之趣,又贪违禁之险,纯然是少年顽劣,非有悖逆之心。昔年汉昭帝为太子时,亦曾与宫人戏逐,武帝未尝深责。今若小题大做,反伤皇子天性,且恐陛下念及父子情分,未必准奏。不若遣太傅私下训诫,令其知晓此事不妥即可,何必兴师动眾”

还有和稀泥的人,缓缓道:“惩之过严,恐失皇子向学之心;宥之过宽,又恐废弛礼法。依某之见,可分两步:其一,令诸皇子之师入府,暗喻此事已为太学所知,晓以『辈分有別、盛典当敬』之理,促其自省;其二,太学暂不具折上奏,待观皇子后续行止——若此后安分,则既往不咎;若仍有轻佻之举,再联名请陛下裁决。如此既全皇室体面,又不失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