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科幻小说家创立的宗教(2 / 4)

加入书签

就几乎和整个星系一样多。”

“上个世纪,我们的人口翻了两番,基本上每 50 年翻一番,但即使人口每千年翻一番,我们也会有十亿倍的人口,足以在仅仅三万年的时间里填满一个恆星球或者一个由类地行星组成的星系。”

“相比之下,如果你拍一部从宇宙早期到现在的星系影片,然后快速播放,让它在一个小时內放完,那么你眨一下眼就可能错过整个人类歷史。”

“果你在这种扩张进行的时候再眨一次眼,即使扩张速度很慢,在你开始眨第二次眼的时候,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有人居住的星球,而当你眨完眼时,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完全被填满的星系了。”

“但如果他们在每一颗所到的恆星周围都建造恆星球,那么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因为星系里所有的恆星都会被恆星球遮挡。”

“即使受到光速的限制,你也能在仅仅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內填满一个星系。如果旅行时间是扩张的瓶颈,那么人口增长即使慢如冰川,也能跟得上扩张的步伐。”

“简而言之,这就是戴森困境:如果一个扩张的文明有能力且有意愿扩展到其他恆星,並慢慢地用恆星球包围每一颗恆星,直到再也看不到任何恆星。”

“而且即使他们需要数千万年才能做到这一点,与宇宙的年龄相比,这也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所以你会认为已经有无数文明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本可以占据星系里的每一颗恆星,甚至进而扩展到其他星系。”

“但即使我们星系里没有人达到那个程度,或者没有从其他地方过来的文明,我们仍然能看到数十亿光年外那些 “被啃了一半” 的星系,我们能看到那里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忽略那些更遥远的地方,仅仅是因为我们从那里看到的光非常古老,我们不认为那里有任何东西有机会进化出来。”

“但显然,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

“就像我们从未收到过其他文明的无线电信號一样,我们也从未发现过一个恆星球,更不用说无数个了。”

“如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两个不同但合理的结论。”

“第一,它们不存在,因为没有谁去建造它们。要么科技文明进化得极其罕见,要么它们在有能力建造这样的东西之前就自我毁灭了。”

“第二,它们要么不能建造恆星球,要么不愿意建造。过一会儿后,我们將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想法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上。”

“但首先,有一个简短的补充说明。”

“我们刚刚提到过,你看不到这些恆星是因为它们被包围了,但这並不完全正確,这也是很多人对恆星球本身感到困惑的原因。”

“它们不是看不见,只是肉眼看不见。”

“像行星这样吸收太阳光线等能量的物体,会开始升温,它们也会辐射能量。物体温度越高,散热就越快。把某个物体的绝对温度提高一倍,它辐射出的热量就会增加六倍。”

“它辐射的光线频率或波长也取决於温度。”

“比如说有液態水的行星或者为了容纳人类而建造的人造棲息地这样处於室温的物体,会以肉眼看不见但我们现代设备能清晰探测到的频率辐射热量,而且它们辐射出去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完全相等。”

“恆星球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暗物质,但这齣於很多原因是行不通的,不过这主要源於一种错误的印象,即这些东西是完全黑暗的,而实际上,恆星球是一个文明可能建造的最不隱蔽的东西之一。”

“唯一能隱藏它的方法是使用那种违背熵增定律的技术,而那样的话,恆星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