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5章 超出了我们的预期(1 / 2)

加入书签

会场内的专家们纷纷坐直了身体,原本靠在椅背上的人也都前倾了身子。

李星锋继续讲解:

“武直10采用纵列式座舱,前座为武器操作员,后座为驾驶员,这种布局能把机身正面的受弹面积减少40%,比并列座舱安全得多。”

“同时借鉴了我们之前研发的三重防护技术,外层是复合装甲,中层是反应装甲,内层还有防弹玻璃,普通火箭弹和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枪,几乎无法击穿它的装甲。”

“作为攻击平台,它搭载了一门23毫米链式机炮,射速能达到每分钟150发,弹药箱容量是5000发。”

“基础配置就是16枚我国现役的空地短程导弹,射程在300公里左右,采用雷达制导,命中率能达到95%以上。”

顿了顿,李星锋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扫过会场内几位研究导弹的专家:

“除此之外,还能搭载星海专门为它研发的天燕空空导弹,这款导弹同样采用雷达制导,射程也是300公里,四枚导弹可以同时锁定四个目标,抗干扰能力比现役导弹强三倍。”

这句话刚说完,会场内几位研究导弹的专家立刻皱起了眉头,脸上的表情从专注变成了难以置信。

坐在左侧第二排的一位老专家,无意识听着李星锋汇报的导弹参数表,指甲盖都快把纸张戳出印子。

而其他科学家或低头,或小声交换眼神,眼里满是震惊。

星海的综合实力竟然这么强?

先不说能研发出先进雷达和新型坦克,光是直升机就一口气搞出了两款,现在还能为装备单独研发导弹,这跨领域的能力也太离谱了!

跨专业搞科研的难度有多高,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不少行业内的大佬级人物,花了几年时间、投入上亿资金尝试跨领域研发,最终都没能拿出像样的成果,要么卡在技术瓶颈,要么就是成品性能不达标。

可星海不仅跨了专业,每一项都做得有声有色,从雷达到坦克,再到直升机和导弹,方方面面都有亮点,甚至有些技术还超过了专门的研究所。

更让人震惊的是,星海还不是国企或军工单位,只是一家成立没几年的民营企业!

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微妙,原本轻松的讨论氛围消失了,几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感觉后颈像是抵着一把无形的尺子,连呼吸都比刚才急促了几分。

他们甚至忍不住开始怀疑,如果自己再不加快手里项目的研发进度,以后说不定真要被这家民营企业给淘汰了。

不过没人反感这种竞争。

国家在科研项目上本来就常安排三四个团队并行研发,多一个星海也没什么,真正让人感到压力的,是星海那恐怖的研发效率,从立项到出成品,比行业平均速度快了至少两倍。

“星海的能力,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最终,坐在角落的一位老科学家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反射着幕布的光,他说话时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耳朵里,说出了所有科研人员的心声。

“我们研究所去年才刚开始研究的轻量化技术,没想到星海已经用在直升机上了。”

李星锋听到这话,只是嘴角微微上扬,没有回应,既没有谦虚,也没有炫耀。

他从口袋里掏出烟点上,笑了笑,又把烟盒塞回了兜里。

星海重工能有现在的实力,他比谁都清楚原因。

王海带着那批从各大高校和研究所挖来的科研人员,已经彻底消化了他从国外带回来的技术资料。

那些技术在阿美莉卡都是军方保密的顶尖水平,有很大一部分比国内现有成果领先五到十年。

比如很多材料学的技术,国内之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