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四路并进,袁绍决意南征(3 / 6)
路由袁尚汇合成平的审配,夺南皮入平原,进攻泰山郡,配合袁熙夺青州。”
“一路则由明公亲率,夺回黎阳大营,渡河入濮阳,牵制刘备主力。”
“最后,四路兵马会师兖州,则可彻底将曹操和刘备绞杀!”
许攸很快就给袁绍制定了决战的策略。
没了反对的人在,许攸献策,现在可以肆无忌惮。
若有逢纪、郭图等人在,估计还会对许攸的四路并进挑三拣四,各种挑毛病,最后不了了之。
袁绍拍手称绝:“子远之谋,甚妙啊!四路并进,看那刘备如何应对!”
兵多就是任性!
这是袁绍最大的优势。
似那种聚百万大军于一处的方式,许攸是最为不屑的。
有多线作战的能力,为何非得聚兵一处?
不是谁都有指挥数十万大军的能力的!
若无韩信一般的指挥力,数十万大军聚在一处,就会形成“兵多而不整”的劣势局面。
粮草的运输和消耗,也会造成极大的弊端。
许攸自知没有这个指挥力,也知道袁绍麾下无一人有这样的指挥力,故而将兵力分散,化为四路兵马。
如果算上马腾韩遂那支,其实是五路兵马了。
如此一来,指挥的压力就变小了。
很快。
袁绍就开始传檄三州及乌桓和匈奴,征调兵马积极备战。
这几乎不加掩饰调兵遣将,很快就传到了刘备耳中。
“四路并进,好大的手笔!”
“袁绍这是要南下决战,一战定胜负了。”
袁绍兵分四路,着实对刘备有不小的压力。
但对于郑平而言,这样的局面早已推演了上百次。
青州八营,属于精兵营。
这是刘备最精锐的兵力,也是可以随时征调的机动兵力。
但这不意味着,青徐扬三州,就只有四万兵马。
只不过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于驻守各地城池关隘。
袁绍能征调北部三州和乌桓匈奴的兵马,刘备同样能征调南部三州和山越的兵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