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3 / 6)

加入书签

bsp; 郑平摇扇笑道:“不买没关系。州牧府投了这么多的钱粮修建盐坊,总不能不用来制作海盐吧?”

    “反正我们的盐成本更低,售价也更低,不愁没市场。”

    “不是使君与民争利,而是民要让利,使君无奈为之啊!”

    相对于用强制手段,郑平更喜欢用利益驱使的方式。

    与民争利?

    谁让你们这些盐铁豪商的工艺水平太低呢?

    想要高工艺?

    那就来买州牧府修建的盐坊吧。

    不买?

    那就对不住了,一切交给市场来决定吧。

    虽然郑平并不懂后世的盐铁工艺,但这并不影响郑平将存于这个时代的工艺进行收集整理。

    至于会不会有藏私的情况?

    当然有!

    当初郑平找左伯购买左伯纸工艺的时候,左伯同样有藏私的想法。

    但郑平是谁啊?

    大儒郑玄的次子,拿郑玄的名头来互换利益的事,自幼不知道干了多少回了。

    一句“有没有兴趣,拜入家父门下”,足以令这些青州掌握了工艺的士民百姓恭恭敬敬的将郑平请到上位。

    青州本就传承有大量的工艺,郑平能得到左伯纸的造纸工艺,自然也能得到盐铁的制作工艺。

    这工艺多了,自然就能相互印证改良,集众家之长。

    即便没有系统造,郑平也能拿出让青州的豪强士族们万金难求的工艺。

    这便是北海郑氏的底蕴!

    刘备感慨道:“显谋,这次又要拿出你家中的藏书来替州牧府谋利了。我实在是惭愧啊!”

    若是刘备不提盐铁,郑平完全可以不用拿出这家中的私藏来。

    对于一个豪族世家而言,能以文字传承记载的知识可是比金子还要珍贵。

    郑平不以为意:“在青州修建盐铁坊,本就在我的青州发展计划之中,早晚都会拿出来的。既然使君问到了,我就顺口提一下。”

    “待得秋收之后,就可以开始推进了。”

    “如此,刘治中处使君也好回复了。”

    又聊了些军政事,郑平起身离开,来到学堂寻诸葛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