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乾坤难测,天下大势已乱(1 / 6)

加入书签

    赵云有征战天赋,亦有忠义仁信,以弱冠之龄在常山国身居要职,这已经比大部分的武将都要强了。

    倘若天下不乱,赵云大概会在常山国不断的积累阅历和战功,厚积薄发,一步步累功升迁,封侯拜将也不是不可能。

    但可惜。

    如今的天下,早已经成了野心家们逐鹿的舞台。

    即便如赵云这般骁勇善战又颇晓忠义仁信的良将,也会随着时间和动乱失去历练的机会而被埋没了天赋。

    武将的成长,是需要打磨的。

    即便再有天赋的武将,若是得不到历练、不能向将才和帅才进阶,其成就也只能终于杂号将军。

    能冲锋陷阵、无畏死生,但却难以统兵征战、克敌制胜。

    郑平自幼就深知一个真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勇如关羽、张飞,在刘备当高唐尉的时候,依旧能被黄巾贼兵追着打。

    文采斐然如祢衡,在初见郑平时也只是个怼人不带脏的书生。

    天赋只能证明潜力的上限和下限,而历练机会才是达到潜力上限的关键。

    哪怕很有天赋、很努力,如果没有相应的历练机会,也不过是一群方仲永。

    郑平对赵云有培养之心,也相信得到历练的赵云、会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将帅之才。

    因此,郑平才会向刘虞举荐赵云,让赵云能在刘虞麾下得到更多的历练机会。

    同样,在赵云迟疑的时候,郑平会耐心劝诫。

    “没有谁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常山国中尉的意见。”

    “不是公孙瓒的亲信,如何能执掌军威之利、行劝谏之责?”

    “成大事者,切忌一叶障目,不见大势!”

    赵云沉默。

    这些言语,冲击着赵云过往的认知和观念。

    见赵云沉默不言,郑平也不多言。

    旧有认知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不是郑平一句两句,赵云就会轻易认同。

    “此间事,就托付给元皓先生了。”郑平向田丰一礼,准备告辞。

    郑平的这些道理,赵云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消化,但田丰这个曾经在洛阳当过侍御史、历经宦海沉浮的人却很清楚个中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