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李雄霸蜀(4 / 8)

加入书签

,派人至张昌营中下书约战。

张昌闻是朝廷兵来征,问及领兵者乃是陶侃,不由大笑,全不以为意。

于是亲提兵马至于城外,对面列阵,催马上前。

陶侃出阵,扬声骂道:张昌逆贼!

朝廷有何薄待你处,竟敢聚众谋反,屡抗朝廷兵?

张昌:你是何人?通名再战。

陶侃:某乃钦命南蛮校尉长史,讨逆先锋陶侃是也。

兵到此,何不下马投降?

张昌:朝廷无将可派,才使无名之辈出阵。

竟敢出此狂言,可笑啊可笑。

陶侃:无名辈,专擒有名上将。

你不投降,到时为我所擒,后悔迟矣。

张昌:我闻你乃庐江郡中一个方正,不知花了多少银钱,捐来这个长史,也学人带兵?你若投降孤时,倒可做我主薄,绝不亏待。

一言道罢,背后军将尽皆哗笑。

陶侃受他侮辱,当时紫红了面皮,不再答言,挺枪纵马上前。

张昌欺负陶侃文弱,亲抡大刀来迎,战不二十回合,便有些气力不加,腰酸手软。

张昌奇道:看不出你这书生,倒是个会家。

某不敌你,让过一阵,休来追赶也罢。

罢,办个遮拦,拉个败式,拨回马头便走。

陶侃挥军追杀,张昌军大败,直逃至下隽山方才住脚,于山中扎营固守。

闻知部众尽降陶侃,后悔不该如此轻敌,于是令人知会石冰,使其据住临淮,便于救应。

陶侃一战得胜,由此名声大噪。

于是一路收揽张昌败兵,降者无数,荆州乃平。

刘弘亲引大军来到,陶侃入帐拜见。

刘弘大笑道:卿战大败张昌,是初出茅庐第一功也。

某昔曾在羊公帐下为参军,羊公谓我此后当居其职,后果应其言。

今观卿之大才,则必继于老夫之后矣。

陶侃大喜逊谢,满帐诸将无不钦羡。

刘弘于是具折入京,将陶侃平定荆州之功上报。

晋惠帝览奏大喜,当即回诏,敕封陶侃为东乡侯,食邑一千户。

时荆州各郡守宰多阙,刘弘请于功臣中补选,表奏皮初为襄阳太守。

朝廷回复,诏准其奏,并拜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扬诸军事。

刘公在荆州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公私给之,百姓无不爱悦。

镜头转换,按下荆州,复益州。

罗尚见李雄围困成都日久,并无退去迹象,独坐愁城,苦思破敌之计不得。

这日门官入报:府外有武都人朴泰遣使前来下书。

罗尚:唤他进来。

门官领命,引入来使,奉上朴泰来书。

罗尚展视其书道:

某为武都世族,向为巴氐李特裹胁,举家入蜀,以避鲜卑之乱,不得已也。

今李特已卒,其子李雄酷烈,不恤旧部,屡为折辱,某深恨之。

来日三鼓,公若将成都之兵以袭郫城,某率部曲万人可为内应,举火为号,共诛李雄。

书不尽言,恭候回复。

罗尚览书大喜,又盘问来使几番,并无丝毫破绽。

于是唤过心腹大将隗伯:来日定更之时,你可引两万成都守兵尽出,率军夜袭郫城。

彼处自有内应,助你一战成功。

隗伯领命,至期引兵出城,蹑足潜踪以进。

到了郫城,恰好三更,隗伯将兵伏于城外,单等朴泰内应。

谯楼鼓打三响,忽见城头火起。

朴泰驱兵上城,令将数百把长梯送出城外,又命放下吊桥。

忽闻城内有人喝问:是何人开城,又放下吊桥!

朴泰,你要通敌么?啊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