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五羖大夫(8 / 9)

加入书签

p>

百里奚:离别之后,你母子是怎生过活?

杜氏:自离别之后,四十余载,家中景状,已尽在适才歌中矣。

百里奚闻罢,热泪复不能止,叫道:既如此,我儿何在?

言犹未了,堂中早就奔出一个家仆,四十许岁年纪,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百里奚惊道:你是何人?

孟明视:父亲,孩儿孟明视在此!

百里奚问道:因何以此为名?

杜氏代为答道:愿尽此生,能得生父孟明看视一眼也!

当下一家三口在堂上相认,抱头痛哭,众官无不下泪。

蹇叔更是悲喜交加,命子白乙丙出见婶母,更与孟明视结为兄弟。

秦人闻知此事,无不感动。

秦穆公闻报大喜,派人多送财帛,以示祝贺。

秦穆公在位主政,与百里奚、蹇叔主明臣贤,在国内不遗余力推行教化,对国外复施德诸侯,由是八戎来服。

镜头转换,按下秦穆公,复楚成王。

楚成王自前番被齐桓公以威势逼迫,在诸侯面前认错,并向周王室进贡包茅,始终气愤不过,时刻欲雪此耻。

及闻郑国不参与止之盟,公然与齐桓公作对,不由大喜,便与大夫屈完商议北进中原之策。

屈完奏道:欲争中原,必先联郑。

今郑伯手下,大夫申侯用事。

申侯贪而善媚,极得郑文公信重,言听计从。

大王欲与郑修好,何不遣使先通于申侯,使为中媒?

成王听罢大喜,即纳其计,遣使赍币,前往收买申侯。

申侯见到财帛,当即许诺,遂即入宫,怂恿郑伯背齐事楚。

郑伯闻此,犹豫不决。

郑文公:倘姜白率诸侯来伐,我却如何是好?

申侯笑道:下诸侯,非楚不能敌齐。

况齐侯前番止之盟,挟众拥立姬子郑,专与子作对;而主公已允使背齐向楚,已身负王命,今不早决,齐、楚二国皆将仇郑矣!

郑文公被其一片花言巧语迷惑,乃遣申侯为使,通款于楚王。

细作将此事报至临淄,齐桓公再聚诸侯,率军伐郑,包围郑国新密城。

申侯尚在楚国未归,急向楚成王进言。

申侯:郑伯所以愿归大王,是谓惟有楚国足以抗齐。

今新密被齐围攻,大王若不救郑,臣无辞以复郑伯,则郑楚联盟必破,大王前功尽弃矣!

楚王嘉言相慰,升殿谋于群臣,商议如何救郑。

令尹子文献计道:许国近我,且事齐最勤,大王若加兵于许,诸侯必救,则郑国之围自解。

楚王大喜,遂亲率兵车二百乘伐许,作势佯攻,却放其信使出入,向齐国报信求救。

齐侯闻许都被围,果率诸侯去郑救许,新密之围遂解。

楚成王闻报诸侯联军来救许都,遂不交一兵一矢,就此引军而退,还于郢城。

明年春,齐桓公复率诸侯之师伐郑。

陈侯派大将辕涛涂从征,因与申侯有隙,便亲写密书,遣心腹入城,呈于孔叔。

其书略云:

此前伐楚归师,申侯谏齐桓公休走沿海东道,举郑国之资以媚齐,独擅虎牢之赏。

今又以郑国媚楚,使郑伯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明公若解郑国之困,不必兵戈相争,只需诛杀申侯,齐兵便可不战而罢,我等诸侯,亦必随之退兵。

孔叔深以为然,厚赏来使遣归,复以辕涛涂来书密呈于郑文公。

郑文公:原来如此,此贼可恶!

寡人亦悔前日不听卿言,以致齐兵伐郑;今齐侯又来,亦申侯劝我盟楚之故也。

乃召申侯问道:卿言惟楚能抗齐,今齐兵屡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