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凉州乱(1 / 3)

加入书签

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持续九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巾起义,终于被朝廷成功平定。

在十二月,汉灵帝宣布改元为中平。

他在改元诏书中强调“中平”

寓意“中道而行,平定祸乱”

想通过改元来塑造自己“中兴之主”

的明君形象,希望天下能够恢复安宁与太平,

刚刚享受了几日歌舞升平的汉帝刘宏,还未来得及好好高兴,麻烦事就接踵而至。

北地郡、

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羌人联合起兵反叛了。

起初,这些羌人各自为战,像一盘散沙。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对抗大汉朝廷统治的实力。

于是,他们在令居(今兰州西北)会合。

同时,湟中原本依附朝廷的义从胡军队也反叛加入其中。

叛军先杀死了护羌校尉泠征,这使得凉州地区的叛乱进一步升级。

羌人们联合起来后,势头迅猛,很快控制了如今兰州的黄河沿岸大片土地,随后又集结起来攻打金城郡。

金城太守陈懿得知叛军来袭,亲自前往叛军大营。

他没料到这场叛乱的严重性,还打算通过谈判释放关押的人质,这些人质里有新安县令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

可惜,谈判破裂了。

叛军不但拒绝了他的请求,还残忍地杀害了陈懿。

边章和韩遂经不住叛军的威逼,最终投降。

两位凉州名士加入进来之后,以他们在凉州的崇高威望,让叛军得到了更多民间支持,势力越壮大。

到了十二月,凉州叛乱形势愈严峻。

叛军攻克了金城郡治允吾,并以此为据点。

然而,凉州刺史左昌不仅不积极应对,反而侵占了朝廷好不容易凑集来的大笔军费,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军队粮饷不足,士卒们开始闹腾了起来,根本就不愿意打仗。

士卒们这么一闹腾,导致刺史府派不出兵马。

各地得不到刺史的救兵救援,纷纷陷落,叛军得以趁机不断扩张势力。

中平元年春,造反的羌人在边章和韩遂的带领下,快攻占多个郡县,势力直逼长安三辅地区。

汉帝刘宏与一众朝廷大员都慌了,急忙派遣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功勋卓着的名将皇甫嵩前往平叛。

皇甫嵩到达三辅前线后,迅组织起了军队,准备与叛军决战。

但叛军势力过于强大,远不是黄巾军那群刚刚放下锄头的老百姓所能比的,皇甫嵩的前几次进攻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

就在凉州叛乱局势愈混乱之时,久未有大动作的种花部落突然有了行动。

事情源于北地郡的先零羌人杀了一名西套平原种花部落的牧民,苦主找到自己所属乡的乡长,哭诉家人的悲惨遭遇。

乡长不敢耽搁,立刻上报到了县衙。

很快,北地郡先零羌人杀害种花部落牧民的消息在西套平原传开了。

西套平原种花部落的民众听闻此事,无不义愤填膺,大家纷纷议论先零羌人的暴行,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诸多学子和民众更是积极向各自官府上书请愿,要求严惩凶手。

官府官员不敢懈怠,将民众的意愿呈递到郡守府。

郡守府主将程普收到各地汇集来的请愿书后,丝毫不敢大意,立刻飞马让人前往府九原向领布日古德请示。

随后,种花部落领布日古德表告种花部落民众书。

书中严厉谴责先零羌人残忍杀害属下子民的行径,布日古德命令西方战区主将程普彻查此事,一定要为无辜死者讨回公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