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天命使然(2 / 4)

加入书签

表现几乎别无二致,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朝会上赵祯几乎成了一个木偶人和神经痴呆症患者,他几乎不一言,最多就是嗯嗯两声或是点一下头而已。

如此画面也着实让人为之而忧心不已,这哪里还是什么英明圣断的仁宗陛下?

有鉴于此,刚从御史转任为右正言并供职于谏院的王陶便请求赵祯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赶紧册立一个宗室子弟为皇子以备将来。

赵祯对此仍然不予回应,上次为他诞下两位公主的董氏和周氏如今都有身孕,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想着要立别人的儿子当太子?

公元1o6o年5月,董氏在时隔一年之后再又为赵祯产下一名孩子。

上天好像是故意要跟赵祯和宋朝开玩笑,这个孩子又是一个公主,而她已经是赵祯的第十一位公主了。

一个月后,周氏同样也是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产子,但这次她生下来的仍然是一个女孩。

我们很难知道赵祯在得知此事后究竟会是何种反应,但失望甚至是绝望肯定是不会少的,而他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没有放弃要生出一个儿子的念想。

一年后,很能生产的董氏在三年内为赵祯生下了第三个孩子——赵祯的第十三位公主就此降生。

遗憾的是,这个女孩后来也是早夭。

至此,赵祯的后嗣全部降世,他终究没能等来一个儿子,而他至此也彻底累了,更是无力再生了。

站在赵祯的角度上来说,此不可不谓之悲也!

现在让我们暂时把目光从赵祯的身上挪开,我们一道来看看宋朝的那些名传后世的才子和名臣们在赵祯拼了老命生儿子的这一年里都做了什么。

由于赵祯的健康原因,所以这时候宋朝的国政方针以及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两位宰相富弼和韩琦在做主,这样说其实还显得有点客气,富弼和韩琦事实上把整个国事都扛在了肩上。

赵祯所要做的就是一边摧残身子一边又赶紧调养身子,至于军国大事,他每日最多也就是听取一下富弼和韩琦的简报,而这也得多亏了宋朝这几年无论内外都显得风平浪静的整体大环境。

我们先要说到的这人还是王安石。

没办法,自从再度入京为官后,王安石的名气和人气就逐日看涨,尤其是他的那篇给任宗皇帝的万言书更是让他在士大夫和学子当中出尽了风头赚足了人气。

此外,作为当时的文坛新贵,王安石在当时宋朝的顶级文化圈里也是广受欢迎。

据某些宋代的笔记小说记载,当王安石从江南回京时竟引得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亲自去开封的码头迎接。

当看到船舱里走出来的这人活像一个刚被土匪打劫过的秀才但却又才气逼人且神采奕奕时,欧阳修不禁摇头苦笑,同时他也是暗自感慨王安石确实不拘一格。

不过,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赏识和器重,毕竟这时候无论是曾巩还是苏轼都没法在思想和才情以及文学造诣上与王安石相提并论,更何况欧阳修此时还想着要将宋朝文学的衣钵传承给王安石并让他将其扬光大。

在官场上,王安石同样很吃香,两位宰相富弼和韩琦都有意对他进行着力栽培。

虽然因为赵祯对自己的变法提议不予回应而让王安石感觉内心很受伤,可食君俸禄就得为君分忧,他再怎么郁闷也得管好经手的那些钱粮。

话虽如此,但王安石这会儿也未必就过得不开心,他现在的领导包拯是他的老上级,而他的好友司马光也和他成了同事(司马光这时也被调入三司出任“判度支句院”

),他们之间必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生。

邵伯温在他的《邵氏闻见录》里通过司马光的自述讲述了在此期间所生的一件趣事。

这年的春夏之交,差不多就是赵祯再又“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