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四朝元老2(2 / 3)

加入书签

即鼓乐齐鸣,一队长衣飘飘的蜀川佳丽迈着轻柔明快的步子飘然而至——极具古典美感和艺术气息的歌舞节目开始了。

何郯用自己的鼻子哼哼了几声,他已经断定这个文彦博肯定有问题。

在明知道自己是大宋纪检干部的情况下,文彦博竟然还敢给他来这么一出,这一晚又是喝酒吃肉又是歌舞助兴,这钱谁出啊?而且,文彦博此举是不是也太过嚣张和大胆了?他这是不知死活还是在向他这个朝廷钦差公然示威?照此看来,文彦博显然就是一个生活腐败且堕落的官场败类。

行了,等我何郯回京之后,你文彦博就等着挨刀吧!

就在何郯内心暗自得意之时,他的眼神不经意地落在了与他离得最近的这个舞女的脸上——霎那间,何郯石化了,他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死!

紧接着,婉转优美的歌声响了起来,而这歌里的词句更是让何郯如遭雷击!

何郯为何会突然失态?因为这个让他当场石化的女人正是前晚与他赤身相搏的那个妹子,而在他耳边响起的这歌正是他的那位故交那晚题写在这名女子手帕上的那《题汉州妓项帊罗》!

在何郯感觉自己被雷给劈中的时候,一旁的文彦博却在不动声色地继续与人谈笑风生。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会想起苏东坡的那句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后,后背仍在冷汗直流的何郯不禁对文彦博恨得是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

作为一个执法者,他还没有举枪就被犯罪分子从背后给一枪撂倒,这简直就是堪称奇耻大辱,可何郯又能怎样呢?文彦博事实上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一切就看他是不是个聪明人。

再者说,即便文彦博真的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可人家既没逼良为娼也没霸占民女,顶多就是偶尔出入娱乐场所,这相比起大奸大恶之徒,这种事实在不值一提。

既是如此,与文彦博之间毫无恩怨的何郯又何必要跟文彦博较劲呢?他倒不如这会儿就索性卖给文彦博一个人情,以后说不定还能在官场的升迁之路上被文大人提携一番。

这一晚,何郯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但在把这一切都想通理顺之后,他的心里也变得通透和释怀了。

高手过招比拼的是内功,文彦博与何郯连一个眼神交汇的动作都没有就把这场仗给打完了,结果自然是何郯遭遇惨败!

回到京城后,何郯向赵祯“如实”

回奏:“陛下,经过我的一番明察暗访,有关于文彦博的那些传言和指控全都是子虚乌有,文彦博是个好官,也是个清官,此人绝对纯洁可靠,可堪两府重任!”

就此,文彦博成功地躲过一劫。

同样是为了维护今后将会光芒万丈的文彦博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所以这件事在史书里毫无记载,多亏了邵伯温同志将此事记录在了他的《邵氏闻见录》里。

不过,我们这里倒是有个问题:何郯的那个在汉州与其“碰巧”

邂逅的故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邵伯温在他的笔记里白纸黑字地记下了这个人的鼎鼎大名——张俞。

此人也是成都人氏(成都郫县人),他跟何郯是实打实的成都老乡。

张俞在当时也算是蜀川的一名颇有名气的才子,但却屡试不中,最后他也就不再寄情于官场和功名。

可是,就在他开始隐居的时候,他却被当地官员举荐为官,朝廷最后还真的给了他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但他把这个只领俸禄没有实差的官让给了他的父亲,他仍然去过他的隐居生活。

巧合的是,身为世家子弟的文彦博此生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才华但却不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

文彦博后来在担任宰相期间曾几次三番向朝廷举荐王安石,原因就是王安石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