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网打尽(2 / 4)
他不但是在肉体的疼痛中死去,更是在整日的愤恨和抑郁中死去。
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是每天仰望着茫茫苍天,嘴里则是念念有词,他似乎是在责问上天为何不能让他去实现心中的夙愿。
或许直到他咽气的那一刻他都还在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而自居,他更是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有丝毫的愧疚与悔恨。
我很想说一句愿他的灵魂能在地下得到安息并请阎王爷原谅他的过失,但像他这样死不瞑目的人即使下了地狱恐怕也照样不得安生。
不是那些被他害死的与他同宗同族的宋朝军民不肯放过他,而是他不会放过自己。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是张元所作的一名为《咏雪》的七言绝句诗。
这诗曾被拿来和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相提并论,黄巢的这诗看似霸气十足杀气冲天,但其实在“格局”
上还是远不及张元的这《咏雪》。
前者只是将眼界局限于整个长安城,而张元则是要将整个宋朝的天下甚至是整个他目之所及的广阔世界给搅得天翻地覆,他不但要干掉赵祯,更是要让整个宋朝都尸横遍野。
说到底,他不过就是没能在宋朝考中进士而已,可他却将自己的仇恨加诸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身上,放眼古今像他这样的被仇恨给烧坏了脑子的汉奸实在是凤毛麟角。
汉民族在迄今为止的几千年历史里出的汉奸确实不少,但张元的戾气之重鲜有能出其右者,这种人也没有必要让我们再为其浪费笔墨,就让他在地下继续去自我折磨吧!
对宋朝而言,西夏和辽国杀得越起劲就越是对自己有利,但宋朝的悲哀也正在于此,除了隔岸观火他们什么也没做,也什么都不想做。
当辽夏之间杀得天昏地暗之时,宋朝内部也是杀得正欢。
在范仲淹和富弼相继出京后,欧阳修和蔡襄等君子党的骨干成员也因为各种原因相继被调离出京,但这并不能让那些对新政深恶痛绝的反对势力满意,他们要做的是斩草除根。
就在辽国被西夏击败的次月,宋朝的馆阁重地经历了一场地震级的人事变动。
所谓“馆”
指的就是宋朝的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所谓“阁”
指的是秘阁、龙图阁、天章阁。
这些地方的官员分掌宋朝的图书经籍以及编修国史等事务,而这些人也大多都是科考及第且名列前茅的青年才俊,宋朝的两制官(翰林学士和知制诰)以及两府的大臣几乎都是从这些岗位上一步步攀升上去的。
说到这起馆阁系统的官场地震就得从“进奏院”
的长官苏舜钦说起。
此人在当时是宋朝声名鼎盛的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与另一名大诗人梅尧臣在当时的宋朝文坛被合称为“梅苏”
,而他的家世更是大有来头。
苏舜钦的祖父是太宗朝时期的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五年的科考状元苏易简,他的父亲苏耆曾任宋朝的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也算得上是一个省部级大员。
另外,苏舜钦还有一个身份,他的外祖父正是真宗朝的一代名相王旦,也就是说他的父亲苏耆是王旦的女婿。
苏舜钦本人的妻子也是大有来头,他的岳父正是宋朝现在的宰相——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杜衍。
在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有一座名叫“名人园”
的滨河公园,这里面有许多出生于德阳境内的历史名人的雕像,而有一座雕像名为“铜山三苏”
,这座雕像的三位主人公正是苏易简和他的两个孙子苏舜元和苏舜钦。
没错,苏易简的出生地便是当时的宋朝梓州路铜山县,也就是如今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