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片甲不留(1 / 4)
御史台对馆阁系统的这一次大清洗可谓是震动朝野,作为新政集团里唯一还在京的骨干分子,枢密副使韩琦显然不乐于看到这些人就此落难。
他对赵祯进言道:“陛下,苏舜钦等人不过就是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了一番,此事何至于让开封府将其下狱治罪?”
赵祯本是个性情宽厚之人,这些年来臣子们对他出言不逊甚至动手动脚的大有人在,可这一次他实在是有些气不过。
身为一国之君,王益柔竟然在诗中将他唤作仆人来使唤,这怎么能让他忍得了?可是,韩琦这话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错,但皇命已下他又不能出尔反尔,因而他唯有面带愧色地对韩琦沉默不语。
韩琦想让赵祯赦免这些酒后狂徒,可有些人却恨不得让这些人死。
眼见赵祯只是准备将他们罢官了事,宋祁和张方平便死死地咬住了王益柔的那诗,他们甚至直接建议赵祯将其处死。
一旦这个罪名成立,那么依照宋朝的官场惯例,当初举荐王益柔的范仲淹也要受到此事的严重牵连。
此举明显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事也是谁都看得明白。
宰相章得象对此不置可否,而此时已经升任枢密使的原参知政事贾昌朝则极力唆使自己的忠实马仔王拱辰赶紧再跟赵祯拱一把火,此事一旦做成就能让范仲淹彻底翻不了身。
关键时刻,又是韩琦挺身而出。
他在只有两府大臣参与的御前会议上直接就把话给挑明了:“陛下,王益柔毕竟是年少轻狂,况且他的酒后之言又岂能过于当真?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可朝中大臣们正事不干,反而逮着这么一件小事而大做文章,他们这样做显然是别有用心。
此事还望陛下能够明察!”
赵祯当然不是傻子,他当然也知道如果就这么把王益柔给杀了,那么范仲淹作为他的举荐人自然也逃脱不了干系。
于是,赵祯最后大手一挥留住了王益柔的项上人头,这起酒后失言案最终只是将涉事人员全部罢官外放而了事。
将这些新政集团的虾兵蟹将全部清理干净并不能让贾昌朝和王拱辰等人满意,他们本来是想借此将范仲淹这个新政党魁给搞倒,可如今看来他们只得另寻他途。
按理说范仲淹和富弼已经离开了京城就应该让他们感到满意了,但事实恰好相反,因为此二人现在仍然是朝廷的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更重要的是,范仲淹和富弼还在边关手握兵权,对这些人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思来想去,他们能想到的办法还是之前的那个让范仲淹和富弼都视若瘟神的流言。
范仲淹此时虽然已经远离了庙堂,但有关于他和富弼想要造反的谣言却并未烟消云散,再加上有人说范仲淹出京守边其实是为了掌握军队,这就让他更加地深陷谣言的漩涡不可自拔。
如今苏舜钦等人的不当之举又给范仲淹的政敌们提供了一件攻击他的武器,在此局面之下,范仲淹为了自证清白只好上表请求辞去参知政事一职,他现在只求能够好好地做一名造福一方百姓的地方官。
赵祯倒也爽快,他正准备同意范仲淹的请求时,宰相章得象对他说道:“陛下,范仲淹这个人在朝中一向享有盛名,如果你就这样把他给罢了,恐怕到时候会有人说你这是在弃用贤臣,我看你不如先回绝他。
如果他就此不再请辞,那么这就证明他的请辞是在有意要挟你,他是想试探你对他的信任程度。
事情假如真是这样,那么你倒是可以就此罢了他的参知政事之职。”
赵祯于是就此照办,但没想到的是范仲淹不久之后果然就上了一道谢表,表示非常感谢陛下的信任和重用,殊不知他正好就中了章得象的圈套。
正当范仲淹对赵祯感激涕零之时,他突然受到了一份诏命:参知政事范仲淹不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