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o章 理学祖师(5 / 5)
是个儒学宗师,他的学问和理论乃至于他的思想体系也确实足以让无数的人望尘莫及,可做学问和做人以及做事完全不是一回事,有大学问的人在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变身为侏儒的案例数不胜数,而石介就属于此类。
前面我们说郑戬是范仲淹的猪队友,石介在这方面其实也不遑多让。
石介这篇文章一处出,无数的官员都在骂娘,就连被他所称颂的那些人也是恨不得抽他几记耳光。
韩琦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更是大惊失色,石介的所为让他大惑不解,他说:“天下事不可如此,如此必坏!”
作为石介早年在南京应天书院的老师,范仲淹对此也是深感震怒。
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文章定然会给他以及新政招来祸害,他说:“为此怪鬼辈坏之也!”
与石介同为“理学三始祖”
且与他亦师亦友的孙复此时也在太学任教,他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不禁不无担忧地叹息道:“石守道祸始于此矣!”
石介呢?他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我难道说错了吗?君子就该守道,正邪本就势不两立,黑白不可混淆一谈,这里面哪有什么妥协可言?
面对自己已然成为整个官场公敌的局面,石介坦然受之,既然你韩琦和范老师觉得我做错了,那我就不跟你们玩了。
石介转而又盯上了富弼,大家都在说他做了蠢事,可这个富弼同志却一直沉默不言,看来富弼应该就是他的知音了。
于是,石介随即又干了一件更蠢的事,这事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点燃了新政的失败以及整个君子党的集体倒台的导火索。
石介又做了什么呢?他其实只是给富弼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的内容却是相当辣眼睛。
他在信里先是称颂了富弼的为人,然后又说他相信宋朝一定会在富弼等人的努力下走向繁荣昌盛,但最重要的是他在信里面勉励富弼要做宋朝的伊尹和周公。
周公的故事我们都熟悉,周武王在灭亡商朝后的第二年就死了,作为王叔的周公倾力辅佐年幼的侄儿周成王肃清内乱并定鼎四方。
周朝前后立国八百年,周公居功至伟,堪称千古一相。
伊尹则是协助商汤攻灭夏朝的军师加国相,在商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却都英年早逝,于是商汤的长孙太甲又继位为新一代的商王,但太甲因为年少轻狂遂屡屡违抗伊尹的意志,于是伊尹将其放逐到商汤的墓地去守陵墓,直到三年后伊尹才将已经被教化得懂事的太甲迎回国都重新做了商王。
在这三年里,伊尹实际上就是商朝的国君,虽然他仍然以辅政大臣而自居。
石介的意思很清楚,他是想让富弼像周公和伊尹那样去辅佐赵祯。
作为一个大学问家,石介这样说以及这样做可以说是从根上就错到离谱,这简直是一个不可饶恕和原谅的错误。
赵祯此时已经是三十四岁了,他跟年幼的周成王和少年天子太甲完全就不是一种类型,赵祯此时哪里需要什么周公和伊尹?这两个人说白了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权臣,是可以随时将名义上的国君取而代之的人,富弼敢做这样的人吗?即使他想做,可他有那个能力和条件吗?
这里真的很难理解石介的脑筋回路。
泱泱华夏那么多忠臣贤良,你石介为何就中意了周公和伊尹?姜太公不好吗?管仲不香吗?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赵祯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你信不信赵祯会立马叫人把石介和富弼的脑袋都给摘下来当球踢?石介枉费了自己满肚子的学问,他就知道整日研究手里的那本《春秋》,可孔老师孟老师难道没在书里教你如何谨言慎行吗?他就知道教别人如何为人处世,可他又把自己的人生经营成了一个什么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