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宋夏议和(2 / 4)
昊给打崩溃了,这当然应该归功于宋朝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比较扛揍的抗击打能力。
反观西夏,总体而论他们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这只是针对在战场上而言,在战场之外他们却是败得一塌糊涂。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自我安慰,因为在宋朝面前西夏毕竟是个小国,而战争除了战场上的生死较量,它更注重和依赖的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兵员、经济、武器、钱粮,在这些方面宋朝对西夏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如之前所言,这场战争对宋朝来说只是边足之患,顶多就是肢体之痛,可这场战争对西夏而言却是浑身都在伤口炸裂。
讲个故事:一条狗和一头牛在打架,几个回合下来,牛被狗抓伤了脸,而狗则被牛角给顶得内脏出血。
对峙之中,面对这条仍然对着自己呲牙咧嘴且准备以命相搏的狗,这头牛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这是一头温顺的牛,温顺得甚至有些懦弱,它被狗抓伤了脸却仍然无意跟这条狗计较长短,更是无意与其拼个你死我活,它只想安静悠然地吃草散步。
于是它向这条狗提出休战言和,而这条狗在喷出一口老血后竟然高呼自己打败了这头牛。
更诡异的是,这条狗转过头又去和另一头牛打了起来,而这头牛正是辽国。
在此声明,我这个故事和比喻并没有要刻意侮辱西夏的意思,它就只是个纯粹的比喻而已。
而且,狗也不是什么贬义词,它的勇猛和忠诚都值得赞扬,甚至于它在主人面前的摇尾乞怜和狗仗人势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忠诚,在这方面它实在比某些所谓的人强过太多。
在宋朝的君子们忙着在历史的舞台上争相抢镜的时候,西夏和辽国这对甥舅之国也开始嫌隙渐生。
不过,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最应该为此而承担责任的还是这个做外甥的李元昊。
上次说到李元昊的事情还是他中了种世衡的反间计而杀了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兄弟俩。
在这之后,李元昊重新修定了自己的国策,简单说就是尽力促成与宋朝的和议,同时要通过各种办法逼迫宋朝给他尽可能多的财物和利益。
依照他对宋朝这帮君臣的了解,他知道这些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不想打仗的,也都是愿意花钱买平安的,宋朝对辽国的增币更是准确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李元昊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贪婪的家伙,他不但要向宋朝索取财物和利益,而且他还要为自己争取一个名分,也就是他不愿意做宋朝的臣子,只想给宋朝当儿子。
认辽国做舅舅,认宋朝做爸爸,李元昊这个当外甥和儿子的人则可以两边讨好两边都得到实惠。
不得不说,李元昊在这一点上确实是李继迁的亲孙子,在宋辽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却将这两个级大国都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一点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李元昊的高明之处也正是体现在这里,他抓住宋朝不想打仗的心理,然后又知道宋朝会坚持让他称臣,所以他利用这一点对宋朝百般讨价还价,而他最后也确实成功了。
就在宋朝的庆历新政出台后的第二个月,经过宋夏双方谈判使者的数次往返交涉,西夏向宋朝称臣的价码由原来的每年岁赐白银十万两增加到了二十五万两,这个数目虽然是宋朝的谈判使者当场许诺的,但却是李元昊近乎于拿着刀逼出来的,要不他就不放这些人回到宋朝。
这些宋使可不是汉朝的苏武,也不是他们的前辈曹利用或富弼,他们只是看见土匪抽出刀来就被吓得尿了裤子的普通文人。
当年萧燕燕带领辽国将士与宋朝前后血战十余年也不过才从宋朝手里每年拿到三十万两银子,可李元昊的西夏竟然从宋朝手里拿到了几乎相等的保护费。
对此,我实在无力多说什么,但这就是在后世被某些人各种称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