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相互拆台(2 / 3)

加入书签

>不过,到了还二人清白的时候已经是木已成舟,新政反对集团希望通过此事打击新政集团和范仲淹的目的已经达到。

至此,新政反对集团算是成功地削弱了新政集团的力量,可谓是旗开得胜。

他们当然得感谢范仲淹的连襟郑戬同志,而郑戬也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其实不能算是君子党的成员,更不是范仲淹的嫡系,他就是根棒槌,只认死理且自尊心极强还自以为是的棒槌。

王拱辰倒是满意了,可他这样做却让千年之后的很多学子们“恨”

透了,因为他把滕宗谅贬到了岳州,而滕宗谅后来又在此地重修了江边的一座望楼——岳阳楼。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范仲淹此后被外贬顺路去看望了滕宗谅,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随之而诞生,它后来成了一篇人人必背的课文。

郑戬这个猪队友的神助攻确实让新政集团被反对派给狠狠地阴了一把,而对于性情如火的欧阳修来说,这个仇是必须要报的,这口恶气他也是实在咽不下去。

可是,奈何他现在抓不住别人的小辫子,为此他也只能挥自己的特长——嘴炮!

欧阳修向赵祯上疏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御史台,而他这么一骂也是威力惊人,因为他这一骂把一个在后世几乎老幼皆知的人给骂了出来。

谁啊?包拯!

欧阳修在奏疏里说道:“陛下,御史台前不久不是挂了一个人吗?对,就是上次那个弹劾滕宗谅的梁坚,真是遗憾,他竟然这么快就挂了。

这些年由两制官和御史中丞所举荐的御史有好多都是不称职的废物,比如之前被我一本参倒的翰林学士苏绅,他竟然举荐马端这种人当监察御史,这分明就是胡搞。

还有那个盛度,这也不是什么好人。

依我看,现在的那些翰林学士和知制诰里面也有奸邪小人存在,这些人若是不除就很难为国举荐真正的人才。

看看现在的御史台,臣觉得没有一个人是称职的!”

欧阳修这话看似温柔克制,但实际上他几乎将整个新政反对集团都给骂了。

他说现在的这些御史不称职,那么自然也就包括了他的连襟加死对头王拱辰,他还说翰林学士和知制诰里面有奸邪小人,而负责掌理这些两制官员进退的人正是前任御史中丞、现参知政事贾昌朝。

欧阳修这一张嘴骂得是很痛快,可也不过是过了一下嘴瘾,他不但没能伤到反对派的元气,反而还让这些人对他更加恨之入骨,而他这一竿子将两制官和御史台里的人全部扫倒也着实是在给自己和新政集团到处树敌。

不过,既然你欧阳大才子说我们御史台没有真正的能吏,还说我不会现和举荐人才,那么我王拱辰这一次就让你好好开开眼。

王拱辰随即就一把将此时担任殿中丞的包拯给拉进了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里行,而我们的“包青天”

也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这时候的包拯已经四十四岁了,他二十八岁考中进士,然后就一直为父母守孝十年,直到三十八岁才正式出山当了一个知县,四十二岁这年他又被调往端州(今广东肇庆)担任知州,在此期间他干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就是断了一桩杀牛的诬案。

简单说,某人因为个人私怨而将一户人家的牛给割了舌,然后牛主人便去官府报案。

包拯吩咐牛主人回去之后干脆把牛给杀了,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反正牛一旦没了舌头也就离死不远了。

如此这般之后,那个割牛舌的人反而跑来向包拯告有人私自宰牛贩卖。

在当时私自屠宰耕牛可是重罪,因为耕牛可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这个告之人显然是希望包拯能够以此重判那个牛主人。

包拯等的就是这个人的主动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