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路向死(2 / 4)

加入书签

韩琦和范仲淹那样赶紧找个理由把葛怀敏给弄走,可王沿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将是一个让王沿至死也不能释怀的决定。

如果说韩琦不喜欢葛怀敏尚且不足以证明葛怀敏的为人,那么仁慈友善且包容的范仲淹也不喜欢他是不是就能说明些什么呢?到后来连王豫也对葛怀敏没有好感,那么这是不是就更能证明葛怀敏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了呢?葛怀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得从具体的事情上来做评判,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在定川寨之战的前后过程里到底都做了什么。

公元1o42年闰9月1日,渭州城里的王沿得到探子回报说李元昊集结了十万大军马上就要入寇泾原路,王沿随即就命令葛怀敏率领大军前去迎战李元昊。

请注意,王沿此举的用意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至少要在边境线上抵挡住李元昊的大军并战而胜之,如此方能不让李元昊一路南下为害内地。

李元昊此次又是御驾亲征,有鉴于此王沿也给葛怀敏配备了一支大军,这架势意味着宋夏双方将爆一次兵团级别的级大决战,李元昊想要再次以众凌寡的美梦就此泡汤。

大军临行前,王沿特意向葛怀敏交代切不可太过前出以免后勤辎重难以接济,这样也可以防止被李元昊给抄了后路。

不但如此,王沿还给了葛怀敏具体的驻军地点,他要求葛怀敏在渭州以北的瓦亭寨整军待敌。

王沿的战略意图其实就是要在渭州以北与西夏进行战略决战,之所以选择这个瓦亭寨,一来是看中了它的地形,二来是因为他距离渭州不远,这样也会最大程度减轻大军后勤供应的压力。

关于葛怀敏这次带出去的兵力有几种说法,主要有两种,一说是五万人左右,但后来的司马光在私人笔记里说葛怀敏带出去的是七万人,但这个时候整个泾原路的总兵力才七万人,所以司马光的说法并不可信。

不管真相是哪种,如此兵力相比刘平和任福的那一两万人马已经是相当的奢侈。

葛怀敏前脚答应得好好的,可当他到达瓦亭寨后却突然就长本事了,他根本没把王沿的话当回事,而是决定继续率军北上,他要无比热情地主动上去拥抱跟李元昊,而不是坐等李元昊来拥抱他。

作为一个大半辈子都在靠着家世混吃喝的二世祖,葛怀敏太想建功立业了,为了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几十年,早就过了半百的他再不证明一下自己就没什么机会了。

于是,本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的原则,葛怀敏到了瓦亭寨之后便以大军主帅的身份命令瓦亭寨都监许思纯、环庆路都监刘贺以五千蕃兵作为他的左翼,然后又命天圣寨的宋军主将张贵率领本寨兵马作为他的后军,他带着这些人于九月十八日进驻更北位置的五谷口。

这里已经快要到宋夏的边境了,而在武谷口的东面正是宋朝在宋夏边界上的军事要塞镇戎军城。

得知葛怀敏一路狂奔到了五谷口,渭州城里的王沿吓得半死,他紧密命人传命葛怀敏:你不要再往前跑了,你现在马上去镇戎军,然后背城列阵,再于李元昊的身后设下伏兵,等待时机与李元昊进行决战。

葛怀敏再次把王沿这话当个臭屁给听了,他现在才是大军的主帅,一切行动都得听他的。

他不但没有去镇戎军,反而还下令附近的宋军都集体向他靠拢,他要集结泾原路的所有兵马与李元昊进行一场级会战。

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此战向世人证明他不但不比他的父亲和岳父差,而且也不比他的大舅哥王德用差到哪里去。

于是乎,镇戎军的知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泾原路西路都巡检李良臣和孟渊,这些人在接到军令后陆续带着本部兵马前来与葛怀敏会合。

就这样,葛怀敏的大军一路北上就像滚雪球似的人数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