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9章 戍边能臣(2 / 3)

加入书签

再次御驾亲征,但这时候他在麟府二州元气大伤根本没有精力干这事,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距离大顺城最近的两座西夏军城里增派守军防止极为鸡贼的范仲淹再次拱卒子。

范仲淹修建大顺城的意义就在于他将自己的触角直接伸到了西夏境内,如此可谓是为环庆路部署了一架远程预警机,李元昊如果今后想打环庆路的主意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至于庞籍的鄜延路,这里对李元昊来说简直遍地都是地雷和钉子,这里也是他不可轻易进犯之地。

各位请注意,如此一来李元昊想要再次作妖就只能去欺负上次被他蹂躏过的泾原路(导致两万宋军覆灭的好水川之战生地)。

当然,这是后话,而我们很快就会说到。

还是在这年的初春时节,也就是在修筑大顺城的同一时期,范仲淹在忙着盖房子的同时还去挖了庞籍的墙角,他上奏朝廷请求将庞籍手下的种世衡调到他的帐下听令。

范仲淹的理由很充分,他说环州与西夏接壤,而这里有大量的羌人部落表面上臣服于宋朝,但在暗地里却与西夏暗中勾连,这样下去迟早会生出祸患。

但是,这些羌人部落的酋长对种世衡却是大为敬服,所以如果能把种世衡给调到环州来当知州,那么环州定能成为宋朝边境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

别看庞籍跟范仲淹在私下里是铁哥们儿,可范仲淹想从他手里抢人却没那么简单。

你范仲淹会写信给皇帝,我庞籍也会,赵祯看完庞籍的奏疏后便命范仲淹重新选人,可范老夫子倔起来绝对是一头倔驴,只要是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范仲淹又给赵祯上疏:如果陛下你不派种世衡过来,那么环州的局面就将不可收拾。

要么我出兵把这些羌人都给灭了,要么你就把种世衡给我派过来,陛下你自己选吧!

最后,赵祯还是向范仲淹妥协了,庞籍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在种世衡前去向庞籍告别时,这两个大男人是洒泪当场,那场景怎是一个凄凉了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就是因为庞籍对种世衡有过再造之恩。

在庞籍就任鄜延路主管之后,有人向庞籍告种世衡在清涧城里有不法之事,简单说就是种世衡用官家的钱去放贷,然后从中为己谋取私利。

这个事我们在这里不多说,但这事确实是事实,只是如果要说种世衡是在谋取私利就显得有些片面和狭隘。

种世衡放贷这事确实不假,可放贷的结果却是清涧城的gdp在短时间内骤然增高,老百姓有钱,商人们也赚到了钱,城内经济繁荣货物充足,顺带着也为政府增加了赋税,而种世衡更是可以用放贷赚到的钱奖赏有功将士或是购置军需物资以及更新武器装备。

这看上去有百利而无一害,但问题就在于私放官钱这种行为是罪,而且是重罪。

庞籍接到诉讼后立马下令彻查,这一查自然真相大白,种世衡眼看就要被打入大牢。

庞籍作为鄜延路的总管且兼任鄜延路的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他对这一路的所有人可是具有生杀大权,但他却在第一时间决定力保种世衡。

他上奏将种世衡之事的前因后果都详细陈述,然后说种世衡不但建筑清涧城有功,而且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边关能吏,他私放官贷绝不是出于私心。

值此特殊时期理应行非常之法,如果边关的将领们都拘于法度则无事可成。”

正是靠着庞籍的力保,赵祯决定对种世衡的行为不予追究,而且还继续当他的官。

于是,这才有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一幕。

临别之际,种世衡更是对比他小了三岁的庞籍下拜行礼,然后流泪哽咽道:“我种世衡本心如铁石,但不曾想今日与庞公叙别却竟如妇人之态!”

抹完眼泪,种世衡立马赶往环州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