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8章 铜墙铁壁(2 / 3)
是五个打一个,否则他就是如今这个死守的姿态。
面对此情此景,宋军能怎么办?他们这次本就是来搞突袭的,他们要的是来之即战且战决,而这攻坚战和持久战都是他们的大敌,但西夏人现在摆明了就是不跟你野外争胜,有本事你就爬上来干掉我。
王仲宝可没那么傻,狄青也不傻,但总不能就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吧?于是,宋军一面围城一面也学着辽国人和西夏人那样在宥州外围打起了草谷。
五天之内,宋军将宥州外围给抢了个干干净净,但城里的西夏大兵仍然稳坐钓鱼台就是不出战,最后宋军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只能是打道回府。
次月,鄜延路的宋军在都监周美的率领下再次进入西夏境内。
在无定河边,周美大破驻守于此的一部西夏军队,然后他率军长驱直入进抵绥州城下。
绥州的西夏守军仍然是据城死守绝不出战,周美转而就把满腔的怒火泄到了绥州外围的那些归附于李元昊的党项一众大小部落身上,不必讳言的是,这一次宋军又在西夏境内打了一回草谷。
回师的路上,周美命人在绥州通往宋境的必经之路龙口坪建寨自守,可这边刚一完工,数千西夏骑兵就怒气冲冲地跑过来准备实施暴力拆迁。
周美只率领百余骑兵出战,但习惯了以多欺少的西夏人却担心这是周美的疑兵计而不敢上前挑战,双方在寨前相持数日之后,西夏人骂骂咧咧地悻悻而回。
除了抢回来大量的牲口外,宋朝前后两次出兵西夏都可以说是无果而回,这也让宋朝方面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估量西夏这个对手的实力。
你要派兵打他,但人家也有城池可以据守,如果强攻,宋军必然损失不小,如果围城,后勤却又供应不上来且有被西夏奇兵抄掠粮道的危险。
反过来说,一旦换了是李元昊主动进攻,那他动辄就是带领十万大军寇边,这样的实力在陕西四路里无一能与其正面抗衡,而宋朝最好的办法也是据城而守。
如此一来,双方基本上就是打了个平手,你攻我就守,我攻你也守,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
面对这种局面,范仲淹结合自己在边数年的经验想到了对付西夏的最佳策略——蚕食。
这一点我们在之前也提过,只是如今的范仲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逐步蚕食才是最终打败西夏的不二法门,而且它蚕食计划是有升级版的。
原来的蚕食计划是为了收复被西夏侵占的领土,简单说就是修寨筑堡一步一步地往前拱,每前进一步就在那地建一个堡垒,如此步步进逼直到将西夏的势力彻底逐出宋境,而升级版的蚕食计划则是要将寨堡修到西夏境内并以此不断地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
范仲淹将自己的想法上奏朝廷,同时他还建议以陕西本地的士卒代替外地而来禁军充实边防,这与后来明朝时期的“辽人守辽东”
的策略如出一辙,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无需多言。
也就是在这一次的上疏中,范老夫子抛出了他的那个着名的“费一郡之入而息天下之弊”
的观点。
他认为游牧民族的长处就是精于骑射且机动性强,而宋朝的长处就是有钱,所以应该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简单说就是用官爵以及大量的金钱去笼络边境上的那些大小部落,从而让他们以后跟着宋朝走,别再为李元昊卖命或充当带路党。
最有才的是,范仲淹认为此举乃王霸之术。
恕我直言,王霸之术确实应该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但范仲淹这里的王霸之术却是用银子砸人,此实为可叹也!
我们这里暂且不去感慨范夫子的这番王霸之术,单说范仲淹的“蚕食计划”
的确是对付西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虽然见效慢,但却成效显着且稳定,汉人别的不多,就是钱多人多且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