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遍地英烈(1 / 4)
西夏军队马蹄所过之处尽是一片尘土蔽日的恐怖景象,此时出现在宋军面前的不再是之前跑得比兔子还要快的西夏溃兵,而是在此养精蓄锐多时且是由李元昊本人所亲自统帅的西夏十余万大军!
任福手里这支宋军还不到一万人且是人困马乏,对面的西夏人不但是以逸待劳且兵力还是宋军的十倍,此时的好水川似乎又变成了延州城外的三川口,任福几乎是完全复制了刘平的命运。
比刘平更惨的是,任福与敌军之间没有诸如大河之类的地理隔阻,西夏人只需要一个冲锋就可以瞬间杀到他的面前。
宋军为什么就这么蠢?怎么就会重复掉进同一个人所挖的同一个坑里?当年李继迁总是在交战之时佯装败北,宋军一路狂追,然后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得尸横遍地,就是这么看似小儿科的一个小伎俩李继迁却屡试不爽,原因又是何在?都是因为轻敌和自大啊!
总以为李继迁是小土匪,总觉得李元昊不过是蛮夷大酋长,总是鄙视别人的智商和谋略,总是以天朝上国的天兵天将而自居,可世间很多事实都证明了一个定理:一个人自以为是的程度与他最终遭受羞辱的程度往往是呈正比的。
然而,眼下说这些已经毫无用处,西夏人这一次一反常态地没有选择阵后而战,而是直接就马不停蹄地朝宋军冲杀而来。
面对眼前这万马奔腾的冲杀场面,宋军全军上下在最初的时候都无不胆战心惊,西夏人这一次实在是太狠毒了,他们就连给宋军结阵迎敌的时间都没给。
率先从恐惧和慌乱中回过神来的是宋军的先锋主将桑怿,眼前这场景让他很清楚地知道这一天注定将是自己命中的归宿之日。
面对死亡,他在这一刻选择了坦然受之。
为了给身后的大军赢得结阵迎敌的时间,桑怿就如延州之战时的猛将郭遵一样抱定着必死之决心带领着所部的少量人马冲向了迎面而来的西夏前锋。
可是,西夏人实在是太多了,桑怿虽然勇气可嘉,但在这平坦的旷野之中西夏人的骑兵大阵很快就将桑怿等人给完全吞没了。
紧接着,西夏人就如狂暴的海潮再又开始侵袭任福的本部人马,而此时的任福正在试图结阵御敌。
一切都来不及了,宋军只能在西夏人的铁甲骑兵面前中与敌人近身殊死力搏。
这一天,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的宋军从早上的辰时一直与西夏的铁甲骑兵鏖战至午时,但在坚持了一整个上午之后,宋军开始显现出明显的败象。
不能再继续硬拼下去了,任福环顾战场之后现身后不远处的一座大山可以作为继续抵抗敌军的壁垒,于是他下令全军上山据险而守,可是任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元昊早就在山上埋下了伏兵。
或许任福这一生永远都不会承认,可事实上他确实在军事谋略和战术上无法与李元昊比肩,别说是他任福,即使是韩琦和夏竦之辈也是在这方面被李元昊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如果战场是一个拳击擂台,那么李元昊与这些人相比根本就不是处在同一个重量级别。
当宋军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时,随着西夏中军大营的两支令旗的相继挥动,此前一直隐藏在山头之上的西夏伏兵从山头的东西两侧如凶狠的狼群一般猛地窜了出来。
居高临下的西夏人随即以俯冲之势向累得只剩下半条命的宋军起了攻击,慌乱之中宋军的很多人都在返身逃命的途中坠崖而死。
任福在山脚下亲眼目睹了宋军这次从上山到败亡的整个过程,可他完全没有时间去为此而悲痛,因为西夏人显然并不打算就此收手,他们想要的结果是将眼前的这些宋军给杀个片甲不留。
为此,李元昊下令数千西夏精锐骑兵绕道至仍在奋勇抵抗的宋军身后以此彻底断绝宋军的退路。
最后的厮杀终于是来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