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粉墨登场(2 / 4)

加入书签

就割断了自己与宋朝的一切情感纽带,宋朝从此成了他的敌国,成了他要铁心报复的对象。

在他的那颗已经扭曲变态的灵魂深处,他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都是宋朝以及命运的逼迫,所以他要报复并以宋朝的痛苦和鲜血来成就他的功名和志向。

在后人的文学笔记里,张元是和一个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化名为吴昊的人一起进入了西夏。

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见到李元昊并让其对他们二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张元和吴昊在一家酒楼里先是纵情豪饮,然后在一面墙壁上写下了“张元吴昊在此痛饮”

的字句。

这里面的“元、昊”

二字都是李元昊的名讳,他们二人如此胆大妄为很快就引来了李元昊的鹰爪,他们被带到了李元昊的面前接受审问。

李元昊问他俩为何要犯他的名讳,他们的回答让李元昊当场震惊:“你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为何还要这么在意自己的名字呢?”

李元昊瞬间愕然!

他姓什么?他真的姓李吗?他真的姓赵吗?都不是,他是党项人,他的祖上姓拓跋!

就此,张元和吴昊成功地进入了李元昊的法眼,在问明了二人的来意并与其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后,这二人就此被李元昊招入帐下并成为了座上宾。

有史料声称此二人参与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的前后整个过程,期间的各种军政号令和改革措施皆是出自于此二人的手笔,但这种说法并不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西夏建国之后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中并无此二人的名字,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张元在公元1o41年的宋夏好水川之战爆时就已经是西夏国的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这三个官职意味着说明了什么就无需在此多言了吧?

不久之后,张元在公元1o41年5月更是被李元昊封为了西夏的相国(请注意,是相国,而不是丞相,更不是宰相),他在西夏国内的地位就此仅次于李元昊本人。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不管张元是否参与了西夏的建国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参与了李元昊时期西夏对宋的整个战争过程,甚至可以说他才是整个宋夏战争时期西夏方面的总指挥。

关于张元,我们暂且言尽于此,而对他,我们也在此无需浪费过多的口舌。

需要特别说到的一点是,十多年后,宋朝官方正是在得知张元是因为屡屡在殿试中落榜才转而改投靠李元昊而决定改革殿试制度,具体的改革措施就是,只要你进入了殿试的环节就能稳稳地会被国家录取为公务员。

这里再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如果在张元投靠李元昊之前就有了这个政策,那么西夏和宋朝的历史以及整个宋夏战争的结果和过程可能都将被改写。

然而,世间之事并没有如果,也无可回头。

说来说去,张元虽然在当时的北宋遭到了无数读书人的唾弃和鄙视,但有很多人其实都应该要“感谢”

他。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的两位副手身上,也就是主管鄜延路的范仲淹以及主管泾原路的韩琦。

我们无需在这里过多提及范仲淹,关于他此前的人生道路我们基本上交代得很清楚了,这里想说的是韩琦。

相对比于范仲淹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饱含蚀骨之痛的精神与心灵的蜕变,韩琦这一生到目前为止可谓是顺风顺水且是十足的人生赢家。

韩琦十九岁科场及第,而且还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然后就直接当上了副市长级别的淄州通判,这事放在如今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韩琦在淄州为官三年,然后又为母亲守丧三年,丁忧结束后他继续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

脱下孝服之后他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