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精英尽出(2 / 4)
p>针对当下的严峻形势,赵祯再次下令让文武百官进言,之前因为范仲淹而特意树立起来的“严禁越职言事”
的牌子也被赵祯一手给扔到了一旁,现在的头等要务就是怎么收拾李元昊,只要谁有好的计策和应对方略都可以上疏以闻。
可想而知的是,接下来赵祯所要面对的将是什么?那将是如雪片一般飞来的各种奏疏以及众大臣相互间的口水四溅,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完成了陕西前线新一轮的权力和机构重组。
之前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分别由夏竦和范雍分管,如今夏守赟以京官空降的形式统领陕西境内的一切军政事务。
看上去夏大人一时间那真叫一个风光无两,可一个人手里如果没有金刚钻还真的是最好不要去揽那瓷器活儿,夏守赟明明是个打仗的废物却不自知,更可笑的是他还非要逞能,这导致的后果就只能是自取其辱。
出京之后,夏守赟作为陕西的一号大员却给自己选了个绝对安全舒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官衙之地,这里便是范雍老先生也觊觎良久的山西河中府。
单是这一点他就在一瞬间失去了陕西四路的军心和民心以及官心,众人无不对其在私下里鄙视不已。
夏守赟怕死就不说了,但只要你有真本事能够收拾掉李元昊,那旁人也是可以对你心服口服的,可问题就在于他没有这个本事。
史称其“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附”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在下属和将士们眼里既庸碌无为又胆小怕事的废物。
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本来应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他竟然在河中府待了好几个月却像空气一般地存在着,身为陕西的最高军政长官他没有制定出哪怕是一项针对眼下局势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完全就是一个空气人。
无比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一个废物给浪费了,在延州之战结束后的几个月里,宋朝对西夏方面竟然是无所作为,这事不但让宋朝人感到愤慨,而且就连李元昊也因此而愤怒了。
为啥?因为夏大人以枢密院高官的身份空降到陕西让李元昊误以为宋朝会马上向他起狂风暴雨般的进攻,可事实上宋朝居然连个屁也没放,这让李元昊白白地瞎紧张了好几个月,这能让他不愤怒吗?
夏守赟这样的人竟然能够成为两府重臣,如此也就可见澶渊之盟以后的这几十年间北宋的官场文化是何模样了。
那么,这个看似啥都不行如废物一般存在的夏守赟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爬到了两府高官的位置上呢?事实上,你要说他一无是处也不对,至少他的心还是热的,想要为国效力也是自真心的,只是光有一张大嘴和一腔热血显然不足以让一个人拥有报效国家的真正能力。
具体到战争层面来说,即使你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未必能够从容面对死亡和鲜血,尤其是自己的死亡和鲜血,你甚至会在他人的鲜血和死亡面前无法站立,而夏守赟这类人更是直接在前往战场的半路上就两腿软没法站立,而为国杀敌这种事那自然就更别提了。
扯远了,简单说,夏守赟幼年就被宋真宗收养,也就是说他和现任皇帝那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哥们儿,这样的经历几乎就是为其头上加了一顶无形的王子冠冕,而长大成人之后他更是数次为赵恒充当了密探的角色并因此而成了赵恒的铁杆心腹。
如此一来,他能够最终位列两府大员之列也就不足为奇。
夏守赟在陕西的不作为自然逃不过宋朝这帮言官的集体轰炸,无论是陕西当地的官员还是京城里的各位御史都纷纷上疏对其进行弹劾,这事到了后来就连赵祯也看不下去了,他强令夏守赟别像个缩头乌龟那样躲在河中府,至少也要把自己的帅府给搬迁到鄜州去。
鄜州?那里可是比延州还要危险的地方,他夏守赟哪里敢去?可皇命难违,这时候的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