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沉冤得雪(2 / 4)
宋朝人总是对李氏家族呼之以“贼”
,结合李氏家族以及西夏的种种所为,此称谓不可谓不恰如其分。
当然,小国自有小国的生存之道,西夏这样做其实也无可厚非,可问题就在于行小国的生存之道却端着大国的架子讲着大国的排场。
我是贼,我是小人,可我所得到的一切也是付出了劳动的,所以我应该像一个正人君子那样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如此,可乎?
延州之战虽然随着李元昊的撤兵而宣告结束,但对于宋朝而言,它的冲击波此时却才刚刚开始。
作为延州之战导致宋军全军崩溃的主要责任人,死太监黄德和在逃离战场后是一路狂飙,等他到了甘泉并确定身后没有西夏追兵之后才停下。
这还不算什么,由于近些日子连日的行军和战斗且此时所有人都饥渴难耐,这个“体恤下属”
的死太监竟然下令就地掳掠,堂堂大宋官军瞬间化身为一群穷凶极恶的土匪。
在当地掳掠了七天之后,黄德和终于从败退至此地的宋军散兵口里得知了延州之战最后的结局。
大军兵败,主帅刘平生死未卜但自己却带着几百号人活得白白胖胖的,面对这些局面,黄德和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给自己临阵脱逃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和理由,唯有如此他才能保住自己的狗头。
在对手下人等一番威逼训诫之后,黄德和带兵赶往延州北面的鄜州并一口咬定延州之战是因为主帅刘平临阵投降了西夏才导致了战败,而他自己则是死战突围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鄜州当地的官员在第一时间将黄德和的话呈报朝廷,赵祯闻讯大怒,他立即下令包围了刘平在京城的府邸并准备将刘家老小全部治罪。
天章阁侍读贾昌朝和知谏院富弼赶紧前来给赵祯降火,他们提醒赵祯在事情没调查清楚之前最好不要太过激动,想当年汉武帝就曾因为误杀李陵的家小而追悔莫及。
除了这些言官,另一个站出来为刘平说好话的人就非同小可了,此人正是知枢密院事夏守赟,他不但为刘平担保其绝不会投降李元昊,而且还主动请求自降为帅前去西北主持攻守大局。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宋夏正式开战之前,同样是掌管枢密院的一代名将王德用也曾请求自降为帅前去讨伐李元昊,可他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没过多久就被道德楷模孔道辅等一帮文官集团的人从背后出黑脚给踹出了枢密院。
王德用不但带不了兵,就连枢密院都别想待了,只能去地方当市长。
可是,夏守赟就不同了,他的请调报告打上去没几天就得到了批复:特命夏守赟为宣徽南院使、陕西马步军都总管、陕西经略安抚使。
这些官职和头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夏守赟从这一刻起就是陕西四路的军政一把手,范雍和夏竦都得听命于他。
这其中原因何在?是因为夏守赟比王德用能耐大?开玩笑!
问题就在于无论是赵祯还是文官集团的人都认为是王德用能耐太大以及在军中的威望过高,如果让王德用过去掌管了陕西四路的军政大权尤其是将近二十万的军队,那么一旦王德用生出二心就将有分疆裂土的危险,可是夏守赟就不同了。
这个人虽然本事不大,威望也不高,可正因如此他才忠心,这样的人用起来也才放心。
至于战事的胜败,国家的祸福,军民的生命,这些统统都比不上统治地位的稳固,防家贼胜于防外敌是宋朝延续始终的一项国策。
不到万不得已,王德用这种人一般是不会有机会再次拿起刀枪的,关于这一点,澶渊之盟时的一代名将李继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那么,既是如此,夏守赟是不是就一定会得到赵祯百分百的信任呢?当然不会,武将需要提防,文官同样不能放过,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