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君子为相(2 / 4)

加入书签

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整个大宋的大小官职他也做了无数个,如今更是位居当朝宰相,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的个人生活之清俭竟与普通人别无二致,史称其“清约如寒士”

各位,你能想象堂堂的一国之总理或是相其家居用品和生活水平居然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别无二致甚至还不如一个小资吗?当然,如果这种事和现象是生在某个穷得吃土的部落酋长国,那么这一切倒也不足为怪,可这是哪儿?这是“富得流油且高薪养廉”

的大宋啊!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事还真的就生在了张知白的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张知白可不像伪君子冯拯那样只是做了一瞬间的寒士宰相,他做了几十年的寒士且为天下人所共知。

当然,张知白这样也招来了某些人的非议,而这些人也是自古皆有之,他们便是站在圣人的视角用怀疑的眼光质疑和看待一切事物的圣人门徒。

常言道大奸似忠,大伪似真,你张知白清廉简朴得如此人尽皆知显然是另有居心,你要么是伪君子要么就是在有意为自己博取声名,无论是哪种情况,你张知白都不是个好人。

至于原因,你明明领着丰厚的俸禄却在装穷,而且也没见你拒领俸禄或是把钱拿去捐献给偏远山区老弱病残,那你的钱去哪里了?难道你是守财奴?或者说,你想把你的钱存起来干啥?

面对外界之人的这些质疑,搁以前倒还好说,张知白完全就当是个屁给听了,但如今他做了宰相,他的任何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他再这么“装穷”

下去,那么肯定就会有人怀疑他这是故意要向太后和皇上邀宠。

再者说,过洁世同嫌,他这样甚至有可能让官场的人也容不下他。

正所谓人言可畏,于是就有亲朋来劝张知白,内容无非就是让他适当提高一下生活水平,毕竟他现在是宰相了,再像从前那样节俭很有可能会让外界加深对他的质疑。

这些人或许是出于好心,但如果张知白真的这样做了反而会坏事,张知白当然不会那么傻。

面对亲友的好言相劝,张知白如是回道:“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位高权重且俸禄优厚但却能够如此克己,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张知白的所为和心境实乃吾辈之楷模。

所谓君子,亦如是也!

随着张知白的进位宰相,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一次宋朝两府官员的具体人事任免以及具体的加官细则:平章事王曾加门下侍郎、户部尚书兼昭文馆大学士(基本上就是王钦若之前的全部头衔),枢密副使、尚书右丞张知白加工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曹利用加司空,枢密副使张士逊加尚书左丞,参知政事吕夷简加礼部侍郎,参知政事鲁宗道加给事中,枢密副使晏殊加刑部侍郎。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我们特意借此来说一下宋朝的官职制度。

终北宋一朝乃至于整个两宋都有一个顽疾,那就是冗官,继而带来的问题就是冗费,毕竟官员太多其总的俸禄便会耗费国家的大量钱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还是因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赵匡胤时期为了收取节度使手中的军政财三权可是费了很多的心思。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平稳和温和,宋朝想到的办法就是用富贵换权力。

简而言之,我收了你节度使的大权,但你节度使的头衔还在,你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依然还在,你只是没有了实权。

再简而言之,你仍然是官,但你不用上班,没有事可做。

这也就是所谓的光拿钱不干事,由此往后就展出了独具宋朝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