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无妄之灾(2 / 3)
之人变成了一个憎恶贪赃之人。
这件事其实也是可以用屁股决定脑袋这个道理来解释,他现在是宋朝的宰相,他自然希望在他的主政下大宋吏治清明,所有的官员都能够廉洁自守。
但是,问题就在于当时赵祯可是在向一帮宰辅大臣在问话,王钦若其实完全可以让别人来回答,而他自己保持沉默即可,但偏偏这句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就是王钦若有意要在赵祯的面前表现出一副清廉和正义的姿态,他的本质还是一如从前。
好吧,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使事实真的如此,但王钦若这样做也是有着要为宋朝澄清吏治的考量在里面。
还是那个道理,身为宰辅重臣,这个人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他做成了什么。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讽刺,王钦若刚刚在皇帝和众臣的面前给自己立起了一个正臣、廉臣的贞洁牌坊,但转眼间他就遭了“报应”
被一个雷给劈中了。
如果说郑宗谔的受罚是因为受贿,那么劈中王钦若的这记雷就是行贿,不是他向谁行贿,而是有人向他行贿。
向王钦若行贿的这人名叫吴植,在这之前的官职是新繁县(今四川成都新都区新繁镇)的县尉。
远在京城开封的王钦若能和这个人联系起来的原因就在于王钦若当年在王均之乱平息后曾受命前去安抚西川,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当时的青年才俊吴植,掐指一算这已经是将近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此时的王钦若绝对不会想到老天爷竟然早在二十五前就给自己提前准备好了一记响雷,而这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是一记为他送葬的雷。
事情是这样的:王钦若既然身为宰相,那么举国官员的举荐和人事任免自然是他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
这年的年中,邵武军(今福建邵武市)的知军(知州级别的官职)出现了空缺,本着为国举才的原则,王钦若就举荐由吴植去担任这个职务。
很快,任命出,吴植被改官为职方员外郎兼知邵武军。
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可老天爷要作妖谁也阻挡不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吴植出问题了。
他病了,病得没法按时去赴任。
好不容易从一个县官熬成了知州,这对一个没有什么家庭和政治背景的普通官员来说其中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吴植这时候也急了,如果他不能去赴任,那这块千想万盼了好多年的肥肉就要被别人吃到嘴里,于是焦急万分的他想到了歪招——行贿,向当朝宰相王钦若行贿。
他的意思就是希望王钦若能够把这份差遣一直给他留着,等他养好病之后就马上去赴任。
行贿和受贿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无论古今当事者在这方面都是各显神通,目的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做得神鬼不觉。
吴植的办法是他不直接向王钦若行贿,而是让他的好友、时任殿中丞的余谔代他向王钦若行贿,行贿的价码则是二十两黄金。
事情到了这里也还算是进展顺利,可也就是到了这里出了问题。
这个余谔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既没有把黄金交到王钦若手里,更没有给吴植回话。
一看这情形,吴植的心态崩了,眼看这到任之期将近,可王钦若那边却没有回音,他就开始怀疑是不是余谔把他的二十两黄金给私吞了。
情急之下,他做了一件蠢事,他不去找余谔询问情况,而是直接派人去宰相府当面问询王钦若到底有没有收到余谔送来的黄金。
接下来,这出大戏里级会抢戏的最佳男配角登场了。
这天王钦若正在府里招待宾客,得报吴植派来的小吏有事求见,王钦若也不觉有什么不妥,这人兴许就是代替吴植前来谢恩并辞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