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痛失良臣(2 / 3)

加入书签

又强撑病体两个月后,王旦在这年的七月是再也没法熬下去了,他再次上疏请求辞去宰相的职务。

赵恒在滋福殿亲自召见了他,而王旦这时候也已经病得无法行走,他是在左右的搀扶下才得以进入殿内见到了赵恒。

此情此景让赵恒也是大惊失色,他绝对没有想到王旦竟然病得如此之重,而王旦那明显消瘦憔悴的面容更是让他无比的心酸。

赵恒对王旦说道:“朕最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朕正想以国家大事托付于爱卿,可实在是没有想到爱卿你竟然病得这么严重,这可叫朕如何是好啊?”

赵恒所谓的“国家大事”

其实就是想让王旦辅佐他的儿子,因为他深感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几年了。

一阵叹息之后,赵恒随即让自己唯一的儿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向王旦行参拜之礼,此举无疑是赵恒对王旦再一次的示恩。

当此时年仅七岁的小皇子向王旦行礼之时,王旦慌忙走避示意自己不敢受此大礼,可未来的仁宗陛下却很是机灵地小跑着绕到王旦的身前并向其郑重而拜。

瘦骨嶙峋的王旦望着眼前的这位甚是可爱且又乖顺懂事的帝国皇位接班人,再又想到自己已是时日无多,一时间他不由得是感慨万千以至于老泪纵横。

他对赵恒说道:“小皇子如此盛德,将来必能不负陛下所望,老臣无忧矣!”

临别之前,王旦向赵恒举荐了十余个人并说这些人今后皆可堪当大任。

回到家中,王旦再一次地向赵恒上疏请辞,这一次赵恒终于是答应了。

不过,王旦虽然被罢相,但赵恒却下令每年仍然给王旦放半年的宰相俸禄。

赵恒的这个愿望当然是好的,只是这份恩德王旦却已是无福消受。

次月,赵恒正式任命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为尚书左仆射兼平章事,王钦若从而接替王旦成为了大宋的新任宰相。

这一天王钦若是终于等来了,当他在中书省的政事堂正式坐上宰相的那把椅子后不禁是叹息良久,然后他对身边的人感叹道:“如果不是王旦从中作梗,我早在十年前就该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王钦若上台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把精力集中在治理蝗灾上面,而是清除异己。

在他的不断挑拨下,一直跟他不对路数的参知政事王曾被逐出了中书省并罢为礼部侍郎,赵恒随即让自己跟前的大红人、翰林学士兼右谏议大夫李迪(赵受益的老师)顶替了王曾出任参知政事。

前枢密使王钦若出任宰相,枢密院这边就需要新的长官,而赵恒选定的这个人也着实让王钦若有些如芒在背的感觉,因为此人正是他的死对头马知节。

赵恒任命马知节为知枢密院事,曹利用、任中正、周起同知枢密院事。

马知节回京且开始掌理枢密院尽管让王钦若感到不爽,但他现在是一国之宰相且赶走了不听话的王曾,这让他自然是好不春风得意。

而王旦呢?在得知赵恒选定王钦若出任宰相后,本已是行将就木的他因此而病情再度加重。

他向赵恒举荐了那么多人,可他的皇帝陛下最后还是把宰相之位交给了王钦若,帝国的未来将会在王钦若这种善于钻营之人的带领下走向何方?王旦为此是忧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进入这年九月,王旦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赵恒曾在一天之内先后数次派遣太监前去探视。

当得知王旦大限将至后,赵恒更是亲自到王旦的府中去探视并亲手为王旦和药,这二人彼此间的君臣情分在此是显露无遗。

然而,无论赵恒是如何的不舍,但这告别的日子终究还是到来了。

公元1o17年9月1o日,北宋的一代名相王旦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听闻噩耗,同样是疾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